對初中地理教師資格證面試而言,主要考察的內容就是考生對專業知識的積累程度與控場應變能力。想要提升自己的專業度,還是得多學多練,學霸君準備了初中地理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世界石油寶庫》,希望能對各位考生有所啟發。
此題目為2019下半年初中地理教師資格證結構化面試真題,來源于考生回憶,僅供交流學習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新課教授
環節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課件播放關于伊拉克戰爭的視頻和CCTV-1關于“伊朗核問題”的報道。教師引導提問:錄像所報道的是什么事件?發生在哪個地區?二戰后,除了“伊拉克戰爭”和“伊朗核問題”以外,中東地區還有哪些備受世界關注的事件?中東為什么一直受到世界的關注?從而引出課題。
環節二:新課教學
1.石油之“產”
【教師活動】展示《波斯灣地區的國家及石油分布圖》《全球石油儲量比例圖》。
提問:
(1)找出波斯灣地區的國家有哪些?
(2)找出哪些國家的石油資源比較豐富?
【學生回答】
(1)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八個國家。
(2)沙特阿拉伯、伊克、伊朗、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首長國石油比較豐富。
【教師活動】展示《全球石油儲量》《產量及出口量比例圖》,并出示材料:波斯灣地區現已探明的油田有150個,85%的油井為自噴井,世界20個特大油井這里就占了14個。這里的石油不僅有儲量大,油質好的特點,而且還有埋藏淺,油層厚,距海近等有利于開發的優條件。結合材料思考下列問題:
(1)波斯灣地區為什么是“世界石油的寶庫”?
(2)概括中東石油的特點。
【師生總結】因為波斯灣地區是世界石油儲量最大的地區。中東石油的特點:儲量大,產量高,出口量大,優質好,埋藏淺,油層厚,距海近等。
【過渡】波斯灣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并不都是當地8個國家自己用,而是向外輸出。
2.石油之“銷”
【教師活動】提問:為什么要向外大量輸出?
【學生回答】雖然石油儲量豐富,但本地區工業還不發達,人口少,各國的石油消耗不大,石油有大量剩余。便利的交通為石油輸出提供了保障。
【教師活動】如果你是日本、中國、美國、英國石油公司的決策者,要從中東進口石油,最短航線需要經過哪些海峽、海洋、運河?“波斯灣石油外運航線”有哪些?
【學生活動】根據地圖,歸納完成下表:
【教師活動】提問:為什么向西的需要兩條路線?為什么這些國家石油需求量那么大呢?
【學生回答】因為他們是發達國家,工業化水平高。
【教師總結】石油在能源供應領域占主導地位。而發達國家石油消費約占世界總消費的80%。而且石油不僅是燃料,還是工業產品的原料,是“工業的血液”,黑色的金子。
3.石油之“利”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書本,說一說:依靠石油出口的巨額收入,波斯灣沿岸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改變生活?
【學生活動】石油的生產和銷售,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改變了世代居住在這里的阿拉伯人的生活。他們用石油換來的財富建設學校,完善醫療設施和住宅,發展現代化的工農業,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并大力發展旅游業和商業。
【教師活動】展示材料,思考:石油帶給波斯灣地區的國家除了滾滾而來的財富外,又給他們帶來哪些困擾和憂患呢?
材料一:爭奪石油資源的圖片。
材料二:沙特的一位國王曾說:“石油使我們一夜之間從駱駝變為開凱迪拉克。難道石油枯竭之后,我們還能退回到騎駱駝的時代嗎?”
【學生回答】各國因爭奪石油而中突不斷。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4.石油之“憂”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以前后四人為一小組,用5分鐘時間討論:石油資源總有開采完的一天,波斯灣沿岸的國家將來的出路在哪?
【學生活動】自由發言,運用前面所學知識進行解釋。
【教師總結】尋找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積極開發新能源。樹立節約、保護資源的意識,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環節三:小結作業
課后小結:請學生回顧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要點。
課后作業:課下利用網絡資源搜集相關資料,了解中東地區的淡水之爭、宗教之爭、領土之爭。
【板書設計】
略
相關推薦: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進入微信學習群,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網校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