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試卷(中學)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個案調查法是針對單一個體在某種情境下,采用各種方法,廣泛系統地收集有效、完整的資料,從而進行深入細致研究的方法。
2.C【解析】馬卡連柯是蘇聯教育家、作家。專門從事流浪兒童和少年違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其著作主要有《教育詩》、《塔上旗》、《兒童教育講座》、《論共產主義教育》。
3.D【解析】主觀能動性又稱自覺能動性、意識的能動性,是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計劃、積極主動的有意識的活動能力。學習需要和動機即為主觀能動性的體現,故本題選D。
4.A【解析】個人本位教育論強調教育目的應以個人價值為中心,強調教育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增進人的價值,促使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具有強烈的人道主義特色。故本題選A。
5.D【解析】目前,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學制年限實行小學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制或小學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制,以及不劃分的兩個階段的“九年一貫制”。綜上可知,九年制義務教育學制年限是多種形式并存的。故本題選D。
6.B【解析】常見的教科書的編排形式有直線式和螺旋式兩種。直線式教科書結構,就是一門學科的教材在各個教學階段前后一貫地排列,直線推進,不重復。螺旋式教科書結構,就是把同一課題內容繁簡、深淺、難易的不同程度安排在教科書的不同階段重復出現,逐步擴展,螺旋上升,使得每一次重復都將原有的知識、方法、經驗逐級遞進。故本題選B。
7.B【解析】活動課程論主張編制課程應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發展順序相一致,使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以活動為中心,代表人物是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他提倡學生“在做中學”。
8.C【解析】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保加利亞精神病療法心理學家喬治·洛扎諾夫首創暗示教學法。暗示教學又稱“啟發式教學”,就是對教學環境進行精心的設計,用暗示、聯想、練習和音樂等各種綜合方式建立起無意識的心理傾向,創造高度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9.C【解析】“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中的“躐…‘陵”為超越、越過之意;“孫”為按規律之意;整體意思是學習不能超越等級、次第,要遵循一定的順序,體現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10.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德育方法。題中關鍵詞“自勵”指自己勉勵或激勵自己;“自律”指自己約束自己。二者均屬個人修養法。
11.A【解析】“一分為二”即要求辯證看待問題,辯證看待學生的過與失,憑借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促進學生品德發展。故本題選A。
12.C【解析】沒有預定目的、無需意志努力就能維持的注意即無意注意,這種注意是自發產生的。
13.A【解析】知覺的整體性指人在知覺時,并不把知覺對象感知為孤立的部分,而總是將其知覺為統一的整體。
14.C【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任務難度不同,其所需要的動機強度也不同。在學習較復雜的問題時,中等偏低的動機強度最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在學習中等強度的問題時,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呈倒U形曲線關系;在學習任務比較簡單時,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的關系是線性的關系,即動機強度越高,學習效率越佳。
15.B【解析】處于道德發展的社會契約階段的人看重法律效力,但同時也認為契約和法律的規定并不是絕對的,其可以應大多數人的要求而改變。
16.D【解析】后面學習的內容對先前學習的內容產生影響的現象屬于逆向遷移。
17.B【解析】心境又叫心情,是指個體的一種平靜,持續時間較長并帶有感染作用的情緒狀態。
18.A【解析】題干中表述的觀點是由維果斯基提出的文化歷史發展觀。
19.C【解析】根據埃里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理論,此時期處于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階段。處在這一階段的學生總是會關注“自己是誰”“將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及“怎樣努力成為自己理想中的那個人”等一系列的問題。
20.D【解析】概念心理學上,把人對自己進行某一活動能力的主觀判斷稱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認知和行為。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自己影響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能力的直觀判斷。這種判斷,會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對學生的指導等行為,從而影響教師的工作效率。
21.C【解析】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反復復地去做他并不希望執行的動作,倘若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感到極端焦慮、惴惴不安。
二、辨析題
22.錯誤。本題考查的是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之間的關系。首先,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具有制約作用,其決定著教育目的的性質、教育領導權、受教育權利、部分教育內容;其次,雖然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具有影響作用,但其不能夠改變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方向。
23.錯誤。直觀教學指教師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讓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對象。直觀教學是教學手段、教學方式而不是教學目的。
24.正確。一個總是失敗并將失敗的原因歸于內部的、穩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人會逐漸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助的自我感覺。習得性無助即當個體感到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會對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產生影響時所體驗到的一種抑郁狀態。
25。錯誤。負強化和懲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負強化是通過厭惡刺激的排除來增加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即減少或取消厭惡刺激來增加某種行為在以后發生的概率。而懲罰則是通過厭惡刺激的呈現來降低或減少不良行為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