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4分。共42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某校小學班主任齊老師講課很認真,但為人十分傲慢苛刻,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比較關注,對學習成績不良的學生卻經常諷刺、挖苦。該班一女生徐某平時學習很刻苦。但腦子反應比較慢。一次,她被齊老師提問,未能回答上來,齊老師當場就諷刺到:“哼,像你這樣的還想上大學?
我看你就能上家里蹲大學,修理地球系,拉鋤鉤子專業……”惹得全班哄堂大笑,而徐某卻抬不起頭來。一時間,齊老師的話在同學間競相傳開了,徐某成了眾人的笑柄。她失去了繼續學習的信心,回到家又哭又鬧,再也不肯上學了。一周后,徐某退學了,而齊老師卻在班上公開講:“她早就該回家,再學也是白費!”
問題:
根據職業理念的相關知識,分析上述材料。(14分)
31.材料:
張老師是某小學青年教師,重視教學研究,注意將學科前沿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但是,課堂上如果誰回答錯了.他常當眾指責。點評作業的時候,對學生的錯誤和不妥之處諷刺、挖苦,當眾指名道姓.說他們“笨極了”“腦子不開竅”。
問題:
請從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角度,評析張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32.材料:
從“花瓶”到“寵物”
宋志堅
傅國涌先生將知識分子分為“本質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和“職業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并認為“本質意義上的知識分子”這個概念,“從產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與人類的道義責任緊密相連”。然而,在他列舉的教師、醫生、作家、科學研究者等“從事腦力勞動的人”中,哪些屬于“職業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哪些屬于“本質意義上的知識分子”,恐怕不大說得清楚。在我看來,知識分子因為受到較好的教育,不論學的是什么專業,從事的是什么工作,都應該“與人類的道義責任緊密相連”。
民間曾有過一個流傳很廣且略帶貶意的稱謂,叫做“花瓶”。誰都知道,花瓶是用來插花的,擺在那邊很好看,但花瓶沒有自己的耳目,更沒有自己的大腦,只能任人擺布。富有幽默感的黎民百姓稱某些被明確賦予參政議政和權力監督責任的知識界人士為“花瓶”,其寓意是很明白的。
“寵物”與“花瓶”是有聯系的。換言之,“寵物”由“花瓶”發展而來?!盎ㄆ俊敝疄椤盎ㄆ俊?,至少有一條是為“寵物”所繼承了的,就是對于那些有權有勢一言九鼎的人,不會礙手礙腳,倒是賞心悅目,所以能在那種場合擺下去?!皩櫸铩迸c“花瓶”又大為不同,最主要的一條,是“寵物”富有主觀能動性,這恰恰是“花瓶”所沒有的——“寵物”能向主人搖尾巴,能朝著主人“汪汪”(或“咪咪”)地叫,會撲在主人的懷里撒嬌,“花瓶”則不會。如此這般,“寵物”較之于“花瓶”,也就平添了諸多功利性,“寵物”所圖的不僅是明哲保身,它們以獲取權勢人物的寵幸為最大的榮耀。邀寵唯恐不及,談何諫諍與監督?“人類的道義責任”早被拋至九天云外去了。
包括被稱為“高級動物”的人在內,任何動物,首先都有物質的需要,首先都“屬于蔬菜、生物學意義上的存在”。這是無可厚非的?!皩櫸铩敝煌?,在于它們不是以自力而是以“邀寵”來滿足這種物質的需要。它們的吃穿住行以及游樂、醫療等等,也就為別的動物望塵莫及?!耙宰觥畬櫸铩癁闃s.處處炫耀、顯擺自己的‘寵物’身份”的某些知識分子,同樣也有這樣的特點。他們“炫耀”和“顯擺”的卻不只是房子、車子等“生物學意義上的存在”,更重要的恐怕還在于那與“諫諍與監督”無關的級別與頭銜上。
在普遍以政治文明與政治民主作為理想與追求的21世紀,如果“花瓶”進位為“寵物”,便不是什么好兆頭。
(《雜文選刊)2010年第5期,有刪改)
問題:
(1)文章第一段中,作者對于傅國涌的觀點持何種態度?作者的觀點又是怎樣的?(4分)
(2)文中談到“寵物”與“花瓶”這兩個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請談談你的理解。(10分)
三、寫作題(本大題1小題,50分)
33.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伏爾泰說:“讀書使人心明眼亮。”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中國農民說:“三代不讀書.猶如一圈豬。”
無論偉人還是草民,都用自身體會或當時的社會背景共同詮釋著一個道理:只有通過讀書,才能使人變得聰穎睿智。
要求:用規范的現代漢語寫作。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不少于800字。
試題推薦>>2016年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試題 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