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參考設計】(1)寫作特點:
①作者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
②寫景語言優美,善于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純樸簡練,生動感人。
③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14個生字,會認4個字,能正確讀寫地毯、渲染、勾勒、駿馬、無限、馬蹄、禮貌、拘束、摔跤、襟飄帶舞等詞語;背誦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悟作者寫景的手法以及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養美感;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和諧的教育。
教學重點:
①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包含的意思。
②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表達上的作用。
(3)第一自然段教學環節:
◆自讀感悟、整體感知——培養學生自學,自讀,獨立思考
自讀課文,給出自讀要求:
①找出生字、詞語,注意讀準字音。
②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畫出來。
③有感情地讀一讀,說說你有怎樣的感受?
◆分層朗讀,感悟美景——引導學生共同學習
①自己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把你喜歡的詞句勾畫下來。細細品讀。
②引導學生說說草原的自然風光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感慨?
“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③是怎樣的一種景象讓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導學生說說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樣的特點?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④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說說天的特點。在這樣的天空下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讀出作者的感受。
⑤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說說給自己在頭腦中留下的印象。讀中評價,體味美感。
⑥在這樣的境界里你會有怎樣的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⑦齊讀感悟、練習背誦。
2.【參考設計】(1)小學中引入統計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統計觀念是指由一組數據所引發的想法、所推測到的可能結果自覺地想到運用統計的方法解決有關的問題的意識等等。具體來說,統計觀念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體現。
①認識統計對決策的作用,能從統計的角度思考與數據有關的問題。
②能通過收集、描述、分析數據的過程,作出合理的決策。。
③能對數據的來源、收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及由數據得到的結論提出合理的質疑。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并繪制縱向條形復式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從統計圖中發現信息,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現實生活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新授環節設計:
①男女分組競賽,制作縱向單式統計圖
請同學們根據要求(作圖時因注意畫的直條一定要直,數據準確,直條要一樣寬)完成統計圖。男生完成1
號練習紙中的城鎮人數統計圖,女生則完成2號練習紙中的鄉村人數統計圖。
設計理由:這一環節采用男女生分工合作,在合作中又有競爭意識,看男生畫的好,還是女生畫的好,這樣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發展。
②引導學生在學習單式統計圖的基礎上,制作復式條形統計圖引導學生看黑板上的兩幅統計圖,同桌兩人一組討論為什么要引入復式條形統計圖。請同學回答給予鼓勵,并補充完整:在生活中用到統計表的時候,經常會用到兩個統計表的比較,復式統計表經常把兩種人物或事物放在一個圖中成對地對比,更為直觀。
設計理由:學生在實際問題情境中,體會到復式統計圖產生的必要,整個過程使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和形成的過程,突出體現了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體驗知識的發生與發展的過程”的新理念。
③總結對比分析:學生通過對復式統計圖的分析,進一步感受到它與單式統計圖的不同,從而體會到復式統計圖有著更大的作用。
套題推薦:
4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最新考題及答案
5套2014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上機仿真題及答案
臨考教師資格:花最少的時間、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