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C【解析】分析可知,題干主要說的是官員退休時一般會寫些東西留給后人,并未涉及到“好的風尚”或“教訓”等內容,可以排除A、B兩項。根據題干說的“為官一生”、“退休”等可知此處填“持續性”要更恰當。故本題答案為C。
18、A【解析】句中說的是交通問題由來已久,了解到這一點,對這個問題的態度便不會那么緊張,據此排除與此意明顯相悖的B、D項。第三空中“調整”所含的主動改變的態度較“反應”更符合句意。本題選A。
19、D【解析】根據題意可知,第三空內容是對“頭懸梁,錐刺股”這種行為的描述。得不償失:指得到的利益抵償不了所受的損失。強人所難:指勉強別人做不愿做或難做的事。矯揉造作:形容裝腔作勢,故意做作。觸目驚心:指看到某種嚴重情況引起的內心震動。結合詞義和語境可知,“觸目驚心”最恰當。且第一空的“極端”和第二空的“束縛”也符合句意。故正確答案為D。
20、C【解析】前兩空為逆對應關系,“致力”于“表面繁榮、豪華的發展模式”,就不可能“注重”“對百姓的服務功能”,故排除D項。A項“輕視”與B項“漠視”表示主觀上對“百姓功能服務”的漠然與看不起,不符合政府的職能,而“忽視”則表示疏忽大意,傾向于工作中存在的失誤,符合句意,且“忽視”也與第一空的“熱衷”形成逆對應關系,故答案選C。
21、A【解析】文段主要講述了為什么在法國不被認可的《茶花女》,在中國卻能流行,最后一句點名原因一一生逢其時,即有一定社會背景。故答案為A。本題也可通過主題快速排除。文段一直圍繞《茶花女》這一主題來論述,而選項中只有A項有主題詞《茶花女》,故為正確答案。
22、D【解析】根據文段中的“同時”可知,前后兩部分內容為并列關系。前一部分說明科技的創新使文化產品的載體越來越輕盈,后一部分說明科技創新的種種新工具創新出了一個個全新的文化產業。綜合起來,可知科技創新為文化創新提供了工具和載體。D項為正確答案。C項為干擾項,文化創新的進程文中并未涉及。
23、A【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以網絡為基礎的經濟形態下,最重要的資源是注意力。接著以“但”做轉折說踢在強調注意力經濟價值的同時,切不可忽視對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評價和精神意義,并指出如果忽視會造成的嚴重后果。由此可看出作者的意圖是呼吁網絡時代要善用注意力,即A項。B項“如何吸引注意力”、D項“加強管理”在文段中沒有體現。C項“忽略了對吸引注意力的道德評價”是文段假設的情況,C項與文意不符。
24、B【解析】戴望舒是中國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稱為“雨巷詩人”,此外還有《尋夢者》、《單戀者》、《煩優》等。
25、B【解析】武當山位于十堰市,九宮山位于成寧市。A項神農架位于湖北西部邊陲,而非位于宜昌;C項古隆中位于襄樊市襄陽,D項木蘭山位于武漢市黃陂區,襄陽和黃陂都不是市名,故排除。
26、B【解析】光線遇水發生折射,水蒸氣遇玻璃發生凝結。
27、A【解析】加強型題目,注意要求選擇最不支持觀點的一項。題干觀點是熱衷于排名的做法會阻礙創新型人才的成長,即不主張排名的做法。A項指出“排名熱”的優點,削弱了題干結論。B、C、D三項都支持了題干觀點。
28、B【解析】考查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由題干第二句可知,“影響力”是“持久的生命力”的必要條件,而“社會大眾的喜愛”是“影響力”的必要條件。即可推出“社會大眾的喜愛”是“持久的生命力”的必要條件,故B項正確。A、C、D三項都將“社會大眾的喜愛”當成充分條件,故錯誤。
29、B【解析】l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它成為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這一天成為法國國慶紀念日。
30、A【解析】武漢會戰發生于1938年6月至lo月;淞滬會戰發生于1937年8月13日,前后共歷時3個月;徐州會戰發生于l938年1月至5月,太原會戰發生于1937年9月至ll月;棗莊會戰發生于1940年5月。
同類試題推薦:
10天掌握90%考點>>倒計時"教師資格統考"精準輔導,點睛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