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C 2 .B 3 .D 4. C 5.B 6 .A 7.C 8. D 9 .B 10. B
二、填空題
11.科學教育學 12.教 13.遺傳素質 14.“五四制”15.教育基本法律16.提高國民素質
17.研究能力 18.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19.京師同文館 20.小學德育綱要
三、判斷說明題
21.答:錯誤.因為(1)政治制度決定著社會成員的受教育權利, 而不是經濟發展水平;(2)一個國家什么人接受什么樣的教育, 基本上由政治決定的, 政治制度決定了教育的性質.
22.答:錯誤.因為(1)教育現代化不但包括學校設施的現代化, 還包括教育觀念、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師隊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現代化.(2)認為教育現代化就是指學校教育設施現代化的觀點是片面的.
23. 答:錯誤.因為(1)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和促進作用, 而不是決定性的作用,我們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2)認為人的發展是由教育決定的, 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如果沒有遺傳為之提供生理基礎、沒有環境的配合, 沒有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 沒有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教育發揮主導促進作用是不可能的.
24.答:正確.因為(1)我國《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2)教師承擔教書育人, 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25.答:正確.因為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 在學校全部工作中占時間最多, 也是學生在學校的主要活動.而且教學本身永遠具有教育性.
四、簡答題
26.答:(1)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2) 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3)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4)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5)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務.
27. 答:(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 為人師表;(2)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 遵守規章制度, 執行學校教育工作計劃, 履行教師聘約, 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3)按照國家規定的教育教學主要目標, 通過活動對學生進行形象的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 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 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意義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4)關心、愛護全體學生, 尊重學生人格, 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5)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 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的成長的現象;(6)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學業務水平.
28. 答:(1)改變過于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 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使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和形成價值觀的過程;(2)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 整體設置九年一貫制的課程, 并設置綜合課程, 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 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3)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 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 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 精選知識技能;(4)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 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 培養接受信息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合作能力;(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現狀, 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的功能;(6)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現狀, 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 增強課表對地方、學校和學生適用性.
29.答(1)班級組織經律管理(2)班級環境與衛生管理(3)班級文檔管理(4)班級工作計劃和總結.
30.答:行動研究是教育實踐工作者為改善教育教學時間而開展的研究具有以下特征:
(1)目的是為了改進實踐;(2)研究的內容是教育教學上的問題;(3)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進行研究;(4)研究的循環性.
五、論述題
31.答:(1)品德的發展由知、情、意、行四者構成的, 因此培養學生品德的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知、情、意、行四種品德因素培養使其協調發展的過程.
知.即道德認識.是人們對是非善惡認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