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福建省統一命題考試
教育學(小學及以下)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 1632年英國哲學家——首次在科學分類中將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劃分了出來。 ( )
A.培根
B.斯賓塞
C.夸美紐斯
D.赫爾巴特
2. 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是( )
A.《論語》
B.《學記》
C.《理想國》
D.《雄辯術原理》
3. 提出“教育即生活”, “學校即社會”, “從做中學”等口號的現代教育派的代表是( )
A.盧梭
B.洛克
C.杜威
D.赫爾巴特
4. 教育的生物起源論和心理起源論的共同特點是都否認了( )
A.教育的社會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階級性
D.教育的生產性
5. 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中對班級授課制給予了系統的理論闡述。( )
A.《教學與發展》
B.《大教學論》
C.《普通教育學》
D.《大教育論點》
6. 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是( )
A.教師、學生、教材
B.教師、學生、教學內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環境
7. 人類教育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 )
A.社會生產
B.人口數量
C.科學技術
D.自然環境
8. 在現代生產中,提高經濟效益的最主要的策略是( )
A.增大勞動力數量
B.延長勞動時間
C.增加勞動強度
D.提高工人的熟練程度
9. 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黨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0.心理學家提出了發展關鍵期或最佳期的概念,這說明了個體身心發展的(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11.“三個結合”、“六個并舉”的原則是——中提出的。 ( )
A.《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
C.《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D.《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12.“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__________中對教育方針的表述。 (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B.《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C.《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3.馬克思主義認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根本途徑是( )
A.從事智力勞動
B.從事體力勞動
C.接受教育
D.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14.我國學校課程的雛形“六藝”是指( )
A.“詩、書、禮、樂、射、數”
B.“詩、書、禮、樂、御、數”
C.“禮、樂、射、御、書、數”
D.“禮、樂、射、御、詩、畫”
15.學校工作必須堅持( )
A.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
B.以智育為主
C.以教學為主
D.以活動為主
16.我國的教育專著《學記》中就提出“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的——相結合的教育思想。( )
A.游戲與學習
B.課內與課外
C.學習與思考
D.學習與行動
17.“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說明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導性.
B.感染性
C.權威性
D.針對性
18.教師職業開始出現在( )
A.原始社會末期
B.奴隸社會初期
C.文藝復興時期
D.資本主義社會
19.我國教育家——在《師說》中說: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
A.孔子
B.茍子
C.楊雄
D.韓愈
20.“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學、幼兒園、托兒所的教室、寢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室內吸煙。”這是為了保障兒童的( )
A.生存權利
B.受教育權利
C.受尊重權利
D.安全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