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31.(1)發展基礎教育; (2)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 (3)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2.(1)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作出社會性規范;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4)學校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33.(1)遵守法律、法規; (2)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3)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4)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
34.(1)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意聯系實際; (2)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4)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35.(1)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時代人類文化及科學技術發展水平; (3)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努力基礎及其可接受性; (4)課程理論。
四、論述題
36.總論:課外活動不是“第二課堂”。它是指在課堂教學任務以外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課外活動有自己的特點和作用。
分論:與課堂教學比較說明課外活動的特點和作用。
特點: (1)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自愿選擇性; (2)課外活動內容和形式的靈活多樣性;(3)學生在課外活動組織上的自主性。
作用: (1)充實學生的生活,擴大學生活動領域,密切學生與社會的聯系; (2)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特長; (3)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識和創造才能。
相關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