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31.(1)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2)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 (3)人們的教育理想。
32.(1)高度的科學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統一; (2)要以實現教育目的和學校培養目標為最終目的; (3)要適合小學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
33.(1)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2)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3)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34.(1)充實學生的生活,擴大學生活動領域,密切學生與社會的聯系; (2)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特長; (3)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識和創造才能。
35.(1)德育過程是一個促使兒童知、情、意、行互動發展的過程; (2)德育過程是一個促使兒童品德結構不斷建構完善的過程; (3)德育過程是一個多種因素互動、反復且長期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兒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過程。
四、論述題
36.總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辯證統一的,并不矛盾。
分論: (1)承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承認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體能動性; (3)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關系。
相關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