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為教育心理學的成熟時期。
2.D【解析】小學兒童的思維開始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時的抽象邏輯思維仍須以具體形象為支柱。
3.D【解析】規則或原理學習,指學習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之間的關系。
4.B【解析】根據班杜拉的理論,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5.B【解析】橫向遷移,即水平遷移,指處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題干中學習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并列的,故屬于橫向遷移。
6.A【解析】略。
7.A【解析】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顯示,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速度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8.B【解析】學生學習體操的過程屬于操作模仿。由操作模仿階段的動作特點可知應為動作結構。
9.C【解析】略。
10.B【解析】元認知調節是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并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
11.D【解析】合作學習指學生們以主動合作學習的方式代替教師主動教學的一種教學策略。
12.C【解析】指導教學是以學習成績為中心,在教師指導下使用結構化的有序材料的課堂教學。
13.B【解析】就一個測驗的優劣而言,效度是一個比信度更為重要的指標,因為一個低效度的測驗,即使具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獲得有用的資料。
14.D【解析】是非題和選擇題都有猜測的可能,而填空題猜測的可能性較低。
15.C【解析】問題解決是通過內在的心理加工進行的,而用繩子打結不需進行心理加工,因此不是問題解決。
二、多項選擇題
1.BCD【解析】根據性格的特征差異,將性格分為理智型、情緒型和意志型。
2.AD【解析】根據學習動機與學習活動的關系動機可劃分為近景的直接性動機和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3.ABC【解析】略。
4.ACD【解析】操作技能具有物質性、外顯性、展開性。
5.BD【解析】略。
6.ABCE【解析】D項是形式運算階段的特征。
7.BD【解析】略。
8.BDE【解析】若家長對待子女過分嚴格或放任,則孩子更容易產生不良的、敵對的行為。故B、D、E選項為合理的。
9.ABC【解析】交往困難屬于學習困難綜合癥。
10.ABD【解析】兒童厭學癥是一種社會病理心理狀態的產物,必須采用教育治療、家庭治療和社會治療的方法予以矯正。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