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A亞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觀點,主張按照兒童 心理發展的規律對兒童進行分階段教育,這也成為后來強調教育中注重人的發展的思 想淵源。
2.【精析】B《論演說家的教育》是昆體良的代表作,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學記》是 世界最早的教育論著,注意兩者的區別。
3.【精析】D《學記》指出:“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故君子之于學 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 不反也。”強調正課學習與課外練習必須兼顧,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相互補充。
4.【精析】A學校的精神或觀念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5.【精析】B學生文化具有過渡性、非正式性、多樣性、互補性、生成性,識記題。
6.【精析】B“授人以漁”即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知識的能力。
7.【精析】B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
8.【精析】C教科書是學生獲取系統知識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
9.【精析】A制訂課程計劃的首要問題是學科設置。
10.【精析】c德國教育家瓦•根舍因創立了范例教學理論。
11.【精析】C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的京師同文館, 即北京大學的前身。
12.【精析】C陶冶法是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
13.【精析】C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當學生做出教師所期待的良好行為后,發給數 量相當的代幣作為強化物。這種方法屬于代幣獎勵法。
14.【精析】B信度即測驗結果的穩定性或可靠程度,即多次測驗分數的穩定、一致性程度。
15.【精析】A班級常規管理是指通過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 題中所述為常規管理。
二、填空題
16.教與學 17.不平衡性 18.結構主義 19.初等教育 20.校風 21.創新能力 22.橫向遷移 23.下位學習 24.課程評價 25.模象直觀 26.自律 27.學會調適 28.共同目標 29.課程功能 30.教育環境 31.封閉式問題 32.示范性 33.政治經濟制度 34.探究活動 35.教學
三、簡答題
36.①要求培養的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堅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一;②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要求堅持腦力與體力兩方 面的和諧發展;③適應時代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37.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相互影響和作用而形成和建 立起來的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它貫穿于整個教育活動,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人際關 系,教育活動主要是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往實現的。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必須注意以下 幾點:①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②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③教師要發展學生的自信 心。④樹立新理念、確立新角色。⑤建立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38.①把德育目標與時代要求聯系起來;②突出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人文素養、環境意識 教育;③把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與終身學習聯系起來;④既強調健康體魄,又強調健 康心理。
39.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能不能自覺貫徹正面教育原則,對教師來說,不僅是知識、能 力、經驗的體現,更是一種責任感的考驗。貫徹這個教育原則,在內容和方法的結合上,應該體 現正面教育的堅定性和教育方法的民主性、靈活性的統一。它的基本要求是:①毫不動搖的向 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世界觀的正面教育。②堅持救學中的民主精神,循循善誘,積 極疏導。
40.①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率。班級組織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為了更有效地實 施教學活動,因此,如何運用各種教學技術手段來精心設計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組織、安排、 協調各種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班級管理的主要功能。②有助于維持班級秩序,形成良 好的班風。班級是學生全體活動的基礎,是學生交往活動的主要場所,因此,調動班級成員參 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級秩序和健康的班級風氣,是班級管理的基本功能。 ③有助于鍛煉學生能力,學會自治自理。班級組織中存在著最基本的人際交往和社會聯系,存 在著一定的組織層次和工作分工。
四、論述題
41.【參考答案】(1)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引導和培養,塑造功能。社會對個體的要求 或期望有體質、思想道德、知識能力等多方面,學校通過各種教育活動促使學生達到規劃的目 標,學校教育不僅影響著學生發展的內容,也影響著學生發展的方向。(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 個體發展的功能,學校教育目標明確、有教育科學理論的指導,能夠有效地促進個體發展的進 程。(3)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價值。學校教育的 內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礎性,對個體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具有長遠價值。(4)學校教育具有 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學生個性的功能,學校教育能夠發現學生個性特點,有針對地采取教 育措施,促進學生特殊才能和個性的發展。
42.【參考答案】這個案例反映了師生之間的關系沒有理清,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師生之 間還沒有建立起良好關系。另外,這個教師也沒有掌握好教學規律。在備課和教學的過程中 都應該堅持學生為主體,備課要備學生,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進度。 (1)協調師生之間的教育關系關鍵是要提高教師的素質,因為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導者。 在眾多的教師素質中,首先要解決的是提高教師的教育文化知識,尤其是教師要確立正確的 “學生觀”。其次,必須把正確的“學生觀”付諸教師的教育活動,才能真正協調好師生之間的工 作關系。
(2)轉換教育思想,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指導方針。主體性教學模式旨在培養 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培 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免費??迹?/STRONG>2014年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學》考前測試卷
臨考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