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36. 人力資本是相對于物質資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種生產要素資本。(1)人力資本是現代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2)這些因素歸結為知識的進步,技術改進和勞動力質量的提高;(3)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所做“人力資本投資”講演,被稱為人力資本理論憲章;(4)人力資本理論核心概念是“人力資本”,指人所擁有的諸如知識、技能及其他類似的可以影響從事生產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資本理論認為,人力資本也是一種生產要素資本,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它是資本形態,因為它是未來的薪金或未來的償付的源泉;它是人的資本的形態,因為它體現在人身上,屬于人的一部分。
37. 教育使得人的價值得到越來越充分的體現,人的個性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大。教育對人類地位的提升之作用包括:(1)教育使人的價值得到發現,即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發揮,人的尊嚴得到保證。(2)教育充分發掘了人的潛能。人的潛能很少能自動表現出來,必須通過教育、通過學習才能實現。(3)教育對人的力量發揮的作用。教育是人的身體力量發展的途徑之一,教育不僅需要分別培養和發展人的身體之力和精神之力,而且要力圖使人的身心發展得到和諧,盡可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38. 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個體對環境持積極態度,就會發掘環境中有利于自己發展的因素,克服消極的阻力,從而擴大發展的天地。(2)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同一環境中,各種因素作用的方向、力量的大小是不相同的。(3)人在接受環境影響和作用時,也不是消極的、被動的。因為人是有主觀能動性,人能改造環境,人在改造環境的實踐中發展著自身。
39. 教育的一般任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2)發展學生的能力、體力和創造才能;(3)培養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4)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
40. 課程實施的結構包括:(1)安排課程表。課程表的安排,要遵循整體性原則、遷移性原則和生理適宜原則。(2)分析教學任務。包括學生所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所要形成和發展的智力、能力和體力。學生所要養成的情感、態度、品德和個性心理品質。(3)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其獨特性、穩定性、發展性和靈活性。(4)選擇并確定教學模式。(5)規劃教學單元和課。(6)組織教學活動。(7)評價教學活動的過程與結果。
四、論述題
41. 課程評價有助于改進課程計劃,從而提高學校教育的質量。課程的目標評價模式是課程評價的常用模式之一,這一模式是以目標為中心而展開的,評價原理包括:①確定教育計劃的目標;②根據行為和內容來界說每一個目標;③確定使用目標的情境;④設計呈現情境的方式;⑤設計獲取記錄的方式;⑥確定評定時使用的計分單位;⑦設計獲取代表性樣本的手段。
目標評價模式強調要用明確的、具體的行為方式來陳述目標,并以預先規定和界說的教育目標為中心來設計,組織和實施評價,從而確定學生通過課程教學所取得的進步,亦即確定學生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找出實際結果與課程目標之間的差距,并利用這種信息反饋作為修訂課程計劃或更新目標的依據。
這一模式便于操作,也易于見效,所以在很長時間里在課程領域占主導地位。但由于它只關注預期的目標,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遭到不少人的批評。
42. 隱含在這段文字中的教育思想有兩方面內容,一是隱含了教育終身化的思想,一是隱含了教育多元化的思想。
教育的終身化是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發展要求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質在于,現代人的一生應該是終身學習、終生發展的一生。它是對過去將人的一生分為學習階段和學習結束后階段的否定。把終身教育等同于職業教育或成人教育是不正確的。終身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和教育形式中。
教育的多元化是對教育的單一性和統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體表現為培養目標的多元化、辦學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相關真題:
歷年真題:02年-2011年江蘇省教師資格考試真題[教育學(中學) 心理學(中學)]
試題推薦:江蘇教師資格考前獨家試題分享 中學教育學和心理學[7套全真模擬題 8套押題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