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 2.D 3.A 4.D 5.B 6.A 7.C 8.B 9.C 10.B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E 2.ABCDE 3.BCD 4.BCDE 5.ABCE 6.ABCD 7.BCD 8.ABCED 9.ACDE 10.CDE
三、填空題
1.馮特2.格式塔心理學3.7±2 4.錯覺5.定勢6.激情7.心理斷乳期8.正態9.創造力10.艾賓浩斯
四、簡答題
1.【參考答案】
(1)知覺的概念: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整體的反映。
(2)知覺的特性:人的知覺活動表現出四種基本特性。
①知覺的選擇性
人所處的周圍環境復雜多樣。在某一瞬間不可能同時感知所有的事物.而總是有選擇地把某一事物作為知覺對象.把其他對象作為知覺對象的背景,這種現象叫知覺的選擇性。
②知覺的整體性
雖然事物有多種屬性,由不同部分構成,但是人們并不把知覺對象感知為個別的、孤立的幾個部分,而傾向于把它們組合為一個整體。
③知覺的理解性
在知覺過程中,人總是用過去所獲得的有關知識和經驗對感知事物進行理解和領會,知覺的這種特性就是知覺的理解性。
④知覺的恒常性
當知覺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生變化時.知覺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對不變,這就是知覺的恒常性。
2.【參考答案】
(1)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共有四種類型:
①強、不平衡型.其特點是興奮、抑制過程都強,但興奮過程略強于抑制過程,是易激動、奔放不羈的類型.又稱興奮型或不可遏制型。這種氣質類型是膽汁質、
②強、平衡、靈活型.其特點是興奮與抑制過程都比較強,并容易轉化,反應敏捷,表現活潑,能適應變化的外界環境。又稱活潑型或靈活型。這種氣質類型是多血質。
③強、平衡、不靈活型,其特點是興奮與抑制過程都較強,但兩者轉化較困難。它是一種安靜、沉著、反應較為遲緩的類型.也稱安靜型或不靈活型。這樣的氣質類型是粘液質。
④弱型,其特點是興奮與抑制過程都弱過強的刺激容易引起疲勞.甚至引起神經衰霸.并以膽小畏縮,反應速度緩慢為特征,又稱抑制型。這樣的氣質類型是抑郁質,
(2)上述類型期分的標準是:高級神經基本活動有三種特性。即神經過程的強度、神經過程的平衡性,神經過程的靈活性:這三種特性的水同組合構成了四種高級神經活動類型。
3.【參考答案】
對個體而言,概念的形成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辨別學習.積累經驗而形成的概念。二.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揭露概念的本質而形成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形成科學概念主要受以下5種因素影響:
(1)過去經驗的影響
日常的經驗對科學概念的形成和影響有可能是積極的,也有可能是消極的。
(2)提供概念所包含事物的變式
在提供概念所包括的事物的變式時,一定要是充分和正確的變式才有利于概念的形成。
(3)下定義
用準確的言語揭露事物的本質.給概念下定義有利于科學概念的形成。
(4)在實踐中運用概念
在實踐中運用概念,學生掌握的概念才更深刻.掌握概念的積極性才會更高.
(5)概念系統
概念與概念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聯系,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概念系統.概念系統有利于知識系統化.也有助于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新概念二
4.【參考答案】
(1)提高認識水平,豐富情感體驗
要認真分析導致情緒不正常的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調適.要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
(2)調節情緒障礙,合理宣泄
要讓學生掌握痛哭、寫日記、傾訴等宣泄的方法。
(3)轉移注意力
要有意識的轉移注意焦點.也可以改變環境.如外出散步等:
(4)自我言語暗示
言語的詞句和語調的選擇都會影響人的情緒。有的言語對消除緊張有奇效。
(5)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
五、論述題
1.【參考答案】
(1)無意注意的概念:無意注意是指沒有預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
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和主體自身的特點,同時這兩方面的原因也是密切聯系的。
(一)刺激物本身的特點.
1.刺激物的強度。
任何相當于強烈的刺激.例如,強烈的光線.壓夫的聲響.濃郁的氣味,都會使我們不由自主地引起注意。就刺激物的強度而言,固然強烈的刺激物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刺激物的相對強度在引起無意注意時更具有重要的意義。所謂刺激物的相對強度.是指這個刺激物與其他刺激物的強度相對比較而言。一個強烈的刺激物如果在其他強烈刺激物構成的背景上出現,就可能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相反,一個不甚強烈的刺激物。如果在沒有其它刺激物的背景上出現。則可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例如。在喧囂的地方.甚至很大的聲音也不會使人們注意.而在寂靜的夜晚,輕微的耳語聲.也能引起人們的注意。
2.刺激物之間的對比關系。
刺激物之聞的強度、形狀、大小.顏色和持續時間等方面的差別特別顯著.特別突出,就容易引起人的無意注意。例如。孩子群中站一個大人,萬綠叢中一點紅,都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3.刺激物的活動和變化。
運動變化著的刺激物比靜止不動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人們的不隨意注意。例如.大街上的紅綠霓虹燈有規則地一亮一滅.很容易引起行人的注意。
4.刺激物的新異性。
新異性時引起無意注意的一個重要原因。習慣化刺激就不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所謂好奇心,就是人們對新異刺激的注意。
(二)主體自身的狀態。
無意注意主要是由客觀刺激引起的.但也與人本身的狀態有關。
1.需要和興趣
凡是能滿足一個人的需要和興趣的事物.都容易成為無意注意的對象.因為這些事物對他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人們天天看報,所注意的消息往往有所不同,從事文教工作的人,總是更多地注意文教方面的報導;從事體育工作的人,總是更多地注意體育方面的新聞。
2.生理狀況和情緒狀態。
凡能激起某種情緒的刺激物都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此外.當一個人心胸開朗.心情愉快,平常不太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這時也很容易引起他的注意;當一個人無精打采或過于疲勞時.平常容易引起的事物,這時也不會引起他的注意。
3.已有的知識經驗。
個人已有的知識經驗對保持注意有著巨大的意義。新異刺激物容易引起無意注意,但要保持這種注意則與一個人的知識經驗密切相關。因為新異刺激物固然能引起人們不由自主的注意。但如果人對它一點也不理解.即使能一時引起注意.也會很快失效。如果人對新異的刺激物有一些理解,但又不完全理解。為了求得迸一步的理解,就能引起長時間的注意。無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級形式,不僅人有,而且動物也有,在個體的發展過程中。最初產生的是無意注意,爾后才產生有意注意。
1.正確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①控制無關刺激,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②教學方式方法要避免呆板③要考慮學生的需求、興趣、知識經驗和情緒狀態
2.注重幾種注意的交替運用以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要使得注意力長期保持。必須交替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并使之象有意注意轉化
3.良好注意品質的培養也依賴于個人的主觀努力:①培養廣泛而穩定的興趣有助于注意的培養②加強意志鍛煉③培養良好的性格④培養應針對個體差異。
2.【參考答案】
中學生不良行為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主觀和客觀原因。
(一)主觀認識的片面性、偏激性。
青少年認識和接受事物的方式是不自覺地滲入自己的意識和觀點,容易被—些表面現象所迷惑,做出錯誤的判斷.產生不良的心理。
(二)意志品質的薄弱。
(三)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感的不成熟。
中學生的道德信念還不穩定,有時不理解或不能正確理解有關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準則,不能明辨是非。有些中學生道德情感非正常發展。由于受各種不良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學校環境的影響,他們變得自私、任性,不懂得關心他人。
(四)理想與現實的差異。
中學生常被多彩的世界攪得眼花繚亂、浮想聯翩,時刻憧憬、幻想美好、理想的未來。但是,這些不切實際的理想很容易在現實有限的條件中受挫折。當這種不切實際的理想多次不能滿足時,便容易產生一種不良心理行為。
(五)家庭環境及不恰當的教育方式。
家庭環境包括住房環境、家庭成員組成、經濟條件等自然條件。住房環境擁擠、嘈雜、經濟落后、信息閉塞會阻礙孩子們的心理發展。
父母的教養態度大致有溺愛型、專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種,而其中以民主型的教養態度最好。在這樣的家庭中,家庭成員對子女教養態度一致,以平等的態度、民主的方式對待子女。
(六)學校教育觀念和方式的陳舊。
畸形的教育體制、陳舊的教育觀念嚴重偏離了素質教育的方向和目標,影響了中學生的正常心理發展?所有這些都會促成中學生心理發展偏離正常軌道,產生不良行為習慣。
(七)社會影響與教育不一致。
積極的社會現象是他們在心中證明了老師、家長的指導,消極的社會現象又讓他們感到好奇、彷徨。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正確的引導,這些社會信息的正面影響也會逐漸抵消。
綜上所述,在中學生身上容易出現不良行為,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運用科學方法幫助他們矯正不良習慣。
六、案例分析題
案例1:【參考答案】
一、原因分析:
趙X的行為表現體現丁中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特點。
(一)中學生情緒發展的特點表現為:
(1)強烈狂暴性與溫和細膩性共存。中學生的情緒表現有時是強烈而狂暴的,人們常用“疾風暴雨”來形容初中生的這種情緒特點;但中學生的情緒有時也表現出溫和細膩的特點;所謂情緒的溫和性是指個體的某些情緒以一種較為緩和的形式表現出來.因為與幼年和童年期的兒童相比,初中生已能適當控制某些消極情緒。
所謂情緒的細膩性是指個體情緒體驗上細致的特點,由于中學生已逐漸克服了兒童時期情緒體驗的單一性和粗糙性,情緒表現變得越發豐富和細致。所以案例中趙X對一件事情有時非常狂熱,有時又很淡漠。
(2)情緒的可變性和固執性共存。情緒的可變性是指情緒體驗的不夠穩定、常從一種情緒轉為另一種情緒的特點.情緒的這種特點一般是由于情緒體驗不夠深刻而造成的。中學生盡管在表面上情緒表現得強度很大,但體驗的深度并不與此成正比,一種情緒容易被另一種情緒所取代。情緒的固執性是指情緒體驗上的一種頑固性。由于中學生在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上還存在著偏執性的特點.因而帶來了情緒上的固執性。所以案例中趙X有時特別固執,有時又變得沒有原則。
(3)情緒的內向性和表現性共存。情緒的內向性是指情緒表現形式上的一種隱蔽性。中學生在情緒表現上已逐漸失去了那種毫無掩飾的單純和率真,在某些場合.可將喜、怒、衷、懼等各種情緒隱藏予心中不予表現:情緒的表現性是指在情緒表露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帶上了表演痕跡。中學生在團體中有時為了附和別人的一些想法,會將某種原來的情緒加上一層表演的色彩。在情緒的表露上失去了童年時那種自然性,帶有造作痕跡。
(二)初中生的情感發展表現出以下特點:
(1)自我意識增強,自尊的需要迫切。
(2)情感有文飾、內隱和曲折性。
(3)情感容易受挫折。忍受能力差。
由于初中生情感發展的特點,所以趙x表現為特別害怕同學嘲笑和老師的忽視,如果那樣會讓她覺得特別沒面子。她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矛盾體,強烈的不安和焦慮止她手足無措。
二、解決方案:
1.提前做好青春期性教育。教師應該采用適當的方式提前向學生講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知識。正確認識手淫現象。引導男女同學之間的集體的、廣泛的健康交往。
2.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教師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異常的原因,還是咨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3.培養樂觀向上的情緒。當學生出現抑郁、焦慮、憤怒等消極情緒時,教師應教會他們積極的應對方法。
三、總結:
中學生的情緒表現,充分體現著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點,隨著他們心理能力的發展和生活經驗的擴大.其情緒的表現形式和體驗不再像兒時那么簡單,但也不如成人情緒那么穩定,表現出明顯的兩極性。學校和家庭教育相結合,培養其積極的情緒。
案例2:【參考答案】
一、原因分析:
張X的行為體現了中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
1.中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
進入中學后.中學生的人際交往與小學生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交往的實質上看.既有感情定向感,又有目的定向性。
(一)強烈的交往需要并渴望獨立。
中學生人際交往目的更突出.具有擺脫依賴性、獨立性增強的特點。
所以案例中張X在與父母的交流中,她開始覺得父母很多的觀點也不對.對很多事情她有自己的想法,但她不愛告訴父母,害怕他們擔心或生氣。
(二)有采取自主獨立的行為傾向,關注自我發展。
1.注意自我形象。
2.常把父母對自己的關心當成一種束縛:
3.十分需要伙伴與友誼.以補償失去的對父母的依賴。
4.渴望獨立、顯示自我是中學生自我價值的表現形式。
所以案例中張X進人高中以來,在處理與同學的關系時,她覺得自己特別愛和同學比較.從學習到穿著.她都會在內心審視自己的優劣。
(三)趨向關系性交往。
1.中學生自我主體性評價的進一步增強。
2.中學生交往帶有明顯的情感性的同時.又有了很強的目的性。
3.不少學生把對自己發展有幫助、有益作為自己選擇朋友的標準:
(四)喜歡與異性交往。
男女生之間會產生一種情感的吸引,開始喜歡一起學習、娛樂,性意識朦朧。帶有一些神秘色彩.所以張X在和男生交往時,一方面,她對異性有特殊的好奇和關注,但對一些男生有意無意流露出對她的好感,會讓她很焦慮,她怕傷害對方也怕自已受到傷害。
二、解決方案:
培養中學生健康的人際交往方式。人際交往需要一定的技巧.講究一定的方法,但最根本的還是提高個人修養.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一)對待同學朋友
1.平等互助2.悅納他人3.真誠待人4.主動認錯5.頻繁交往
(二)對待父母老師
1.尊敬2.理解3.溝通
(三)對待異性朋友
1.健康、文明2.選擇場所與時間適當3.保持一定距離
三、總結:
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的增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愿望日益變得強烈.社會交往、發展親密的伙伴關系是青少年一種精神需要。家長、教師或心理工作者應幫助青少年改變一些不恰當的認知和態度,引導青少年客觀分析自己的現狀.學會接納自己.學會和同學、老師和家長相處。
歷年真題:遼寧省教師資格證考試歷年真題(中小學)
試題推薦:教師資格考試題庫,沖刺必做!!
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8年培訓經驗,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