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考查名詞辨析。句意為“他們在北京遇見實在太…了,因為他們都以為對方仍在香港”。occurrence“發生,出現,事件”,指一般發生的事,沒有偶然因素;chance“機會,可能性”;coincidence“一致,巧合”,指湊巧尤指偶然的事;0ccasion“機會,場合”。根據題意,他們在北京遇見是一次巧合,故選C。
2.【答案】B。解析:考查介詞和固定搭配。句意為“當你來到我們城市,你就可以自己看看它有多美了”。for“(表示對象)為了”,see for yourself是固定搭配,意為“自己去看,親眼看看”。in“在……里面”,to“向,朝,到,往”,with“和”。
3.【答案】A。解析:考查動詞短語辨析。句意為“我們不信任他,因為他從來沒履行過他那些華而不實的承諾”。deliveron“履行諾言,不負眾望,兌現”,eat off‘吃掉,腐蝕掉”,forget about“忘記”,abideby“遵守,遵循(法律、協議、協定等)”。故選A。
4.【答案】D。解析:考查with的復合結構和固定句式。句意為“在村民的帶領下,我們毫不費力地找到了小屋”。主句用了固定句式havetrouble(in)doing sth.“做某事有麻煩”。其余部分用的with的復合結構:with+賓語+賓語補足語。當賓語的名詞與賓語補足語的動詞構成主動關系的時候,使用現在分詞;二者構成被動關系的時候,使用過去分詞;thevillager和lead是主動關系,所以使用現在分詞。故選D。
5.【答案】B。解析:考查賓語從句。句意為“十年前是一片荒地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一個新的公園”。該空所填詞要作介詞in的賓語.且作從句的主語,因此用關系代詞what引導賓語從句。
6.【答案】A。解析:考查時間狀語從句。英語中時間狀語從句的連詞主要有when,while,as,before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表示時間的名詞短語如the moment,the minute,the instant等,用于as soon as的意義時可引導時間狀語從句,這些詞在句中起著連詞的作用,所以不再需要when等連詞,因此B項和D項可排除。C項at themoment是介詞短語,在句子中作狀語,不能引導時間狀語從句。句意為“他說他一到家,就會給你打電話”。
故選A。
7.【答案】B。解析:考查虛詞重讀。本題要求找出不定冠詞“a”在句中重讀的情況。不定冠詞屬于虛詞,通常情況下,虛詞是不需要重讀的,如果想表達一些強調的含義時,可以將所強調的虛詞重讀。A項強調的是形容詞handsome.從第二個分句中的smart可以得知;B項的不定冠詞“a”與后面的“the”形成對比,強調“他就是那個犯罪嫌疑人.而不是別人”,所以需要重讀。C項和D項中的虛詞沒有表達任何特殊含義,所以不需要重讀。故選B。
8.【答案】C。解析:考查語調意義。本題是問下列哪項表示更加禮貌的邀請。語調意義就是說話人通過語調所表示的態度、感情或言外之意。降調的基本含義是“結束”“肯定”.常見的一般陳述句、命令祈使句和特殊疑問句都用降調。升調的基本含義是“沒有結束”“不肯定”,常見的一般疑問句用升調。降升調常表示“對比”“態度保留”“有言外之意”,相對而言更禮貌。升降調常表示語氣強烈、驚奇、自滿得意等感情,比較不禮貌。祈使句的語
9.【答案】C。解析:考查二語習得。二語習得中偏誤產生的原因主要歸為兩大類:一類偏誤主要是因為學習者的母語遷移引起的,稱之為“語際偏誤”(interlingual errors);還有一類偏誤并不是因為母語遷移引起的,而是由于學習者在學習目的語規則時,過度推廣沿用規則、片面地應用規則或者未完全理解規則應用的條件等導致的.稱為“語內偏誤”(intralingual errors)。題干中表述學習英語的中國學習者錯誤地把一些不及物動詞例如“die”用于被動語態.這是由于學習者未完全理解不及物動詞的用法,屬于語內偏誤。故選C。
10.【答案】A。解析:考查社會語言學。方言(dialect)指生活在同一地理區域的人所使用的語言變體。地域方言最重要的語言區別性特征還是在于它的口音。與特定的情景類型相匹配的語言類型就是語域(register)。正式的情景可能決定了正式的語域,這樣的語域以正式、標準的用詞、語法規則和言語模式為特征;而非正式場景可能產生不太正式的語域,這樣的語域呈現出不太正式的詞匯、不標準的語法特征和略有錯誤的言語模式等特征。通常來說,像律師、醫生、集郵者這些有特定職業或愛好的人群會使用特定的語域。題干中“_________表明一個人來自哪里,_________表明一個人的職業”分別是方言和語域所管轄的范圍。而style指文體,一個人說話或寫作時的文體變異主要是由于交際情景的不同而發生的從隨便體、口語體到正式文體或禮貌文體等方面的變化。文體也可以指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說話或寫作時的言語使用方式,也可以指一個人在某一特定時期說話或書寫時所特有的言語使用方式。genre指的是語體、體裁。故選A。
11.【答案】C。解析:考查詞匯教學。句意為“下列哪項說法沒有正確描述詞匯或詞匯學習的性質?”A項“最好在語境中學習單詞”;B項“一個詞條可以對應不止一個單詞”:C項“在一門語言中的所有單詞在另一門語言中都有對應的詞匯”,但是事實上一門語言的詞匯與另外一門語言的詞匯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比如“巧克力”就是音譯過來的一個原本在漢語里沒有的詞匯;D項“學習一個單詞包括學習其形式、意義和用法”。故選C。
12.【答案】A。解析:考查課堂活動。句意為“當一個老師為他的學生創造一個真實的生活情境進行討論時,他不期望他們過多地關注_________”。教師創設真實有意義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應更重視語言的意義、用法和功能,讓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將學習的結果和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因此不必過多地關注形式(form)。
13.【答案】B。解析:考查語言教學與課堂糾錯。句意為“當活動是以_________為目標時,建議老師不要為了糾錯而打斷學生”。不打斷學生是要保證說話的流暢性(fluency),A項“精確性”,B項“流暢性”,C項“復雜性”,D項“銜接”。故選B。
14.【答案】D。解析:考查閱讀教學。句意為“當要求學生快速瀏覽一篇文章獲取大意時,我們在訓練他們的_________技能”。scanning“尋讀”,目的是從較長的文字資料中尋找特定的細節內容。mapping“思維導圖”,一般是在了解文章基本內容之后,從閱讀材料的主題出發,畫出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從整體上理解文章的過程。predicting“預測”,指借助文章的標題、邏輯關系等,對文章的主題、體裁、結構等進行預測,目的常常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skimming“略讀”,是通過快速閱讀文章來獲取大意的閱讀技巧。故選D。
15.【答案】D。解析:考查閱讀教學模式。句意為“教師在教授閱讀時首先從新單詞和句型結構開始,這是采用了 _________ 教學模式”。自下而上的教學模式(bottom-up model)主張從較小的語言單位開始教學,即從單詞、句子逐漸解碼,進而達到對整個段落、最后到整篇文章的理解。自上而下的教學模式(top-down model)主張在閱讀教學中重視背景知識的導人,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預測,然后閱讀、檢驗、修訂自己的預測,再進行新的預測。故選D。
16.【答案】A。解析:考查閱讀材料的選擇。句意為“建議水平較低的英語外語學習者閱讀材料”。A項“簡單且地道的”,B項“學術且地道的”,C項“原始且經典的”,D項“經典且地道的”。對于水平較低的學習者,要選擇容易理解且地道的語言材料,這樣學生才不會產生挫敗感并且能夠學到地道的外語表達。學術型、經典以及原著是較難的學習材料。故選A。
17.【答案】D。解析:考查寫作教學活動。句意為“當教師要求學生把打亂順序的句子重組成一段符合邏輯的話時。這位教師關注的是_________”。這里教師關注的是上下文的邏輯性和連貫性。A項“閱讀技巧”,是用來理解文章、找出所需信息的技巧;B項“批判性思維”;C項“校對技巧”;D項“語篇連貫”。故選D。
18.【答案】B。解析:考查寫作教學。句意為“下面哪項是正式文體寫作的典型特征?”A項“偏好使用古體詞”,B項“首先要保證語言的準確性”,C項“偏好使用簡短、不完整的句子”,D項“跟讀者建立親密的關系”。正式文體的要求首先是用詞準確無歧義,如法律文書。故選B。
19.【答案】C。解析:考查寫作教學活動。句意為“下面哪一項寫作活動可以用于發展學生的規劃能力?”A項“分小組修改他們的作文”,B項“自己檢查作文中的標點符號”,C項“將想法分類并按順序排列”,D項“相互檢查作文中的語言”。C項符合題意。
20.【答案】A。解析:考查英語學習策略。句意為“在努力將信息成功傳達給別人時,英語學習者可以采用_________策略來彌補語法或詞匯知識的不足”。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語言和使用語言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英語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調控策略(control strategies)、交際策略(communicative strategies)資源策略(resourcing strategies)等。其中.交際策略是指學生為了爭取更多的交際機會、維持交際以及提高交際效果而采取的各種策略。當英語學習者由于缺乏必要的語法或詞匯知識而不知道如何表達時,為了讓別人明白自己的意思.可以借助手勢或表情等非語言手段來克服語言障礙,從而維持交際。這屬于學習策略中的交際策略。故選A。本題容易誤選成C,注意該題干中get across短語的意思是“讓對方了解你要傳達的意思”。
Passage l
21.【答案】D。解析:主旨題。文章通篇介紹HiddenValley以及其他野營活動小組安排的活動及其作用,其目的是為了闡述此類野營活動小組的開展是為了幫助跨種族收養兒童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新家庭。故選D。
22.【答案】A。解析:詞義題。根據第二段“predicament”后面Sandy所說的話“Atfirstyouthink,‘I need a child’,”says Sandy Lachter of Washington,D.C.,who with her husband,Steve,adopted Amelia,5,from China in 1995.“Then you think,‘What does the child need?”’可知,雖然通過了重重困難收養了一個孩子,但是卻發現了新的問題.那就是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所以家長的處境變得進退兩難。故選A。
23.【答案】C。解析:細節題。根據第一段“They’re all Americanparentswhohave adoptedkidsfromChina."可知HiddenValley幫助的孩子來自中國。故選C。
24.【答案】B。解析:細節題。根據PeterKassen定位到第三段…Myphilosophy of campingisthatthey couldbe doing anything,as long as they see other Chinese kids with white parents,’says the director,Peter Kassen."可見他的觀點是“只要孩子們看到其他中國孩子能和他們的白人父母在一起做的,他們都可以做”,因此選B。A項“文化野營活動可以幫助被收養的兒童理解他們復雜的傳統文化”,不是PeterKassen的觀點。C項“文化野營活動可以幫助美國人從俄羅斯和中國收養更多孩子”.D項“文化野營活動可以幫助美國人從其他國家收養孩子”,這都與原文不符,也不是Peter Kassen的觀點。
25.【答案】D。解析:推斷題。根據最后一段第一句以及Alex所說的話,可知Alex對他的出生國家印度有了改觀,對自己跨種族的家庭有了新的認識。故選D。也可以使用排除法,排除其他三項。A項與原文不符,故排除:文中并沒有提到“East India Colorado Heritage Camp”幫助Alex移民,而是幫助他重新了解印度,排除B;Alex是受到“East India Colorado Heritage Camp”幫助而不是Hidden Valley,排除C。
Passage 2
26.【答案】B。解析:詞義題。根據第三段的內容,作者的目的是讓讀者想象沒有鳥類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故推測contemplate的意思為“考慮,思量”,故選B。
27.【答案】A。解析:指代題。根據第三段的內容,讓讀者想象沒有鳥類的生活,可以推測“How diminished ourlives would be without them?”中的them指的就是“鳥類”。故選A。
28.【答案】D。解析:主旨題。文章第一段指出鳥類是生態系統的關鍵一環,但是鳥類正遭到前所未有的人為污染和氣候變化的威脅;二、三段介紹鳥類對生態環境、城市以及人類生活的重要性;四至九段介紹人類應該如何做來保護鳥類:最后兩段再次點明鳥類和人類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最終,它們的命運就是我們的命運??梢娮髡邔懘宋牡哪康氖菫榱私忉岠B類和人類的基本關系,故選D。
29.【答案】D。解析:細節題。A項“以奇妙的方式幫助植物生長”對應第:二段“We need the birds to eat insects,move seeds andpollen around,transfer nutrients from sea to land”.鳥類吃害蟲,幫助植物播撒種子和傳播花粉,將營養從海洋轉移到陸地。B項“清理魚類和動物的尸體”對應第二段“clean up afterthemass death ofthe annual Pacific salmon runs.orwhen awild animal falls anywhere in a field or forest”。C項“阻止海洋的污染和酸化”,相關內容出現在第二段、倒數第三段;D項“可能攻擊不負責任的獵人”,相關內容出現在第四段,但兩項均不能從文中推測出來。出題人的題干設置有問題,本題C、D兩項理應都選。但是,在考試中,遇到此類問題,要選出與文意最不相關的一項.比較兩項,D項與文意更為不符,故選D。
30.【答案】A。解析:態度題。humanistic“人文主義的”.subjective“主觀的,個人的”,sentimental“傷感的,多愁善感的”。recriminatory“互相責備的,反控訴的”。文章開始介紹的是鳥類對于人類美好生活的重要性,中間大部分介紹的是人類在保護鳥類中的重要性,最后一段介紹了人類和鳥類在整個生物鏈之間的聯系,體現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情懷,故選A。
二、簡答題
31.【參考答案】
(1)教師在組織小組活動時需注意的兩個注意事項:
①精心選擇話題,明確活動目的。
教師在小組活動中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話題,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主動參與語言活動的欲望。同時,要在活動開始之前,使學生明白小組活動的任務,從而學生能按照教師的布置認真完成小組活動并有實質性收獲。
②合理組建小組,明確職責分工。
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行合理分組。可以根據性別、性格特點、學習成績、遵守紀律情況的等方面的差異建立相對穩定的學習小組,以保證組內各成員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可以根據小組水平基本一致來分,以保證小組之間競爭的公平性。在分組后,要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明確分工,確保每個組員都有屬于自己的任務,使每個人都能有效地發揮作用。
(2)教師在開展小組活動時的兩個主要角色:
①組織者
教師宣布采取小組活動的形式,明確活動任務,組織分組,確定每組組長并使小組長明確自己的職責,然后說明活動如何開展;活動進行中,教師要確保學生正確地執行任務,并給予指導或督促,這都體現了教師的組織者的角色。
②參與者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在小組活動中,教師應把自已當成學生中的一員,參與到活動中,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感情,又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難題.協助學生共同完成任務。
(另外,教師在小組活動中的主要角色還有控制者、評估者等,考生列舉出兩種并做簡潔的說明即可)
(3)教師應具備的兩個主要能力是組織能力和觀察能力。在小組活動中,教師需要在整個過程中,發揮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同時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發揮觀察能力。如發現學生在活動中遇到困難,要主動幫助學生排憂解難,使活動能夠順暢進行。
三、教學情境分析題
32.【參考答案】
(1)該教學環節屬于教學活動中的導人環節。
導入環節的目的:①指向作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明確本節課的目的和任務。②激趣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興趣。③鋪墊作用:聯系舊知識,有利于教師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節課的內容。
導人的注意事項:①導入要有簡潔性:導入不宜過長,45分鐘的課堂,導入時間3~5分鐘即可。②導人要有針對性:必須依據教學內容、目標及學生實際情況來進行針對性的設計。③導入要有趣味性:內容要新穎有趣,
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2)教師的設計意圖與方法:
設計意圖:利用英文歌曲來導入本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順勢引入本課話題。
方法:情景導入法。情景教學以其直觀性、趣味性、生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和學習欲望。
(3)該教學活動片段存在的問題:
①導入時間過長。導入活動持續l0分鐘。
②導入的針對性較差。授課教師過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歌手和英文歌曲的名稱上,會誤導學生認為本課話題是與英文歌曲有關,不容易想到是與職業有關。
③選材的內容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至于學生對于有不熟悉的歌曲名稱和歌手可表達的內容不多,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④教師詢問學生的職業理想只是單純地提問,缺少反饋。如學生3回答后,教師沒有任何回應就轉向提問學生4,應該對學生的職業理想予以肯定,體現教學的教育功能。
四、教學設計題
33.【參考設計】
Teaching Contents:
These three passages are about the descriptions of friends and the things they do together.
Teaching Objectives:
(1) Knowledge objectives
Students can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such as "chubby, athletic" to describe a friend's appearance,character, interests and what they like to do.
(2) Ability objectives
①Students can develop the ability to describe a friend' s appearance, character, interests and what they like to do.
②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3) Emotional objectives
Students can get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bout friendship and strengthen the friendship with friends.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1) How to make students learn to describe a friend.
(2) How to make students improve 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Major Steps:
Step 1 Pre-listening (5 minutes)
The teacher asks student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o is your best friend? 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
(2) What does he/she like to do? What do you usually do?
(Justification: Questions about students' friends can arouse their interest and prepare them for the class.)
Step 2 While-listening (9 minutes)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ll in the blank.
(2)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question of each person: What do you like to do together?
(Justification: This step helps student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listening material.)
Step 3 Post-listening (6 minutes)
(1) Show the tape scripts on the PPT.
(2) Group discussion: Talk about your ideal friends.
Then the teacher asks some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ideas, then makes a conclusion about friendship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friendship.
(Justification: This step helps students to train their speaking abilities and further their understanding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
(備注:本方案設計是按照PWP模式設計的,以“聽力”為主線,在聽的過程中穿插“說”的活動,以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也可以依據3P模式進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