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義務教育法》的認識。
【講師詳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于2006年6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因此本題選B。
2.【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義務教育法》的認識。
【講師詳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未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應當進行義務教育,所需經費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因此本題選A。
3.【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教師法》的了解。
【講師詳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十條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這是我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我國”實行教師資格制度”。因此本題選B。
4.【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義務教育的特征的認識。
【講師詳解】義務教育具有三個特征:強制性;免費性;普遍性。因此本題選D。
5.【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終身教育理念的了解。
【講師詳解】所謂終身教育,即指人們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培養的綜合,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動、一切教育機會和教育的一切方面。其代表性人物是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因此本題選C。
6.【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現代教師觀的了解。
【講師詳解】本題主要考查現代教師觀。為了克服傳統教育的弊端,現代教師觀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本題選D。
7.【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素質教育的特點的了解。
【講師詳解】素質教育是面向每一個受教育者的教育,它面向每一個學生,旨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題干所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全體性。
8.【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以人為本”學生觀的了解。
【講師詳解】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考慮到學生發展的需要;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發展規律;設計適合學生學習的課程;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學生的和諧發展。即因材施教。
9.【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
【講師詳解】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體現在多個方面。A、C、D三項所述都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區別。B項說法錯誤。素質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以一切學生為教育對象,應試教育才是精英教育。
10.【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教師法》的了解。
【講師詳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教師考核結果是受聘任教、晉升工資、實施獎懲的依據。”因此本題選D。
11.【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的科普知識。
【講師詳解】我國第一核電站是秦山核電站,位于浙江省海鹽縣。大亞灣核電站是我國第二座核電站,位于廣東省深圳市。嶺澳核電站、田灣核電站都是我國后續建立的核電站。因此本題選A。
12.【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即對外國美術文化知識的了解。
【講師詳解】《向日葵》是凡•高的作品;《日出•印象》是莫奈的作品;《亞威農的少女》是畢加索的作品。因此本題選B。
13.【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與物理有關的科普常識。
【講師詳解】海市蜃樓是一種因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它也簡稱蜃景,是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
14.【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與地理有關的科普常識。
【講師詳解】”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寫的是”梅雨”天氣,這是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初夏時期出現的一種連續陰雨的天氣現象。它主要是由準靜止鋒控制形成的。因此本題選A。
15.【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世界重大歷史事件的了解。
【講師詳解】文藝復興是指13世紀末在意大利各城市興起,之后擴展到西歐各國,于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因此本題選C。
16.【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莎士比亞作品的了解。
【講師詳解】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包括《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一般認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正劇。因此本題選D。
17.【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古代歷史文化常識的了解。
【講師詳解】”指鹿為馬”一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給秦二世,并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現一般用”指鹿為馬”來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因此本題選B。
18.【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文化常識的了解。
【講師詳解】在我國文化常識中,女子出嫁是于歸之喜,出自《詩經•國風•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生男孩是弄璋之喜,生女孩是弄瓦之喜,遷居是喬遷之喜。因此本題選A。
19.【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講師詳解】文段指出記憶不被人所控制,特別是對于悲傷恐懼的記憶人們總是無法忘記。文段最后一句通過轉折詞”但”引出重點,即”如果存在一種能刪除記憶的小藥丸……”最后一句的疑問句,其目的并不是真的要探求問題的答案,而只是為了引起讀者的興趣,接下來要敘述的,最有可能的是關于對能控制人記憶的藥物的科學研究。故本題答案應選D。
20.【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古代文化常識的了解。
【講師詳解】六十歲為花甲之年;七十歲為古稀之年;八九十歲為耄耋之年;百歲為期頤之年。因此本題選C。
21.【答案】D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我國古代歷史知識的了解。
【講師詳解】北宋建立后,與遼征戰多年。澶淵之盟訂立之前,北宋軍隊先是射殺了遼元帥,后又有宋真宗、寇準一行人抵達前線親自督戰,宋軍士氣大漲,在這樣的有利形勢下,宋朝接受了遼的議和提議,雙方于1004年簽訂了”澶淵之盟”。盟約規定北宋給遼割地賠款。這個盟約對北宋來說是帶有屈辱性質的。因此本題選D。
22.【答案】A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與物理有關的科普常識。
【講師詳解】音色是指聲音的感覺特性。音調的高低決定于發聲體振動的頻率,響度的大小決定于發聲體振動的振幅,但不同的發聲體由于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所以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音色來區別不同的人。因此本題選A。
23.【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世界歷史上重大事件的了解。
【講師詳解】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領船隊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歐洲的環球航行。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環球航行,這次航行證實了地圓學說。因此本題選C。
24.【答案】B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與生物相關的科普常識。
【講師詳解】細胞是指能進行獨立繁殖的有膜包圍的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一般由質膜、細胞質和核(或擬核)構成,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因此本題選B。
25.【答案】C
【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日本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講師詳解】19世紀末,日本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的改革運動是明治維新運動。倒幕運動是日本明治維新以前以中下級武士為主體的改革派進行的一場旨在推翻幕府統治的運動;大化改新是使日本從封建社會變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場政治變革運動;日本的戰后改革是在美國主導下進行的一場政治改革運動。因此本題選C。
試題推薦:
免費模考:在線模考中心“教師資格統考”試卷全新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