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題
1.【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教師職業道德的了解。
【參考答案】(1)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叢備的品德的總和。它從道義上規定了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以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態度和作風去待人接物,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
(2)《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規定,教師要”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該材料中教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用鐵棍抽打學生的屁股,既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也違反了國家法律。
(3)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中小學德育工作狀況和億萬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因此,必須加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素養,使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自覺規范自身思想行為和職業行為,做一名讓人民滿意放心的教師。
2.【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與教育有關的名言名句的了解。
【參考答案】此語源于英國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話》中,洛克在這本書中這樣說道:”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他的這一觀點認為人的發展完全是由教育決定的,是”教育萬能論”的觀點。很顯然,他的這種說法是片面的。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否定家庭、社會等其他因素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影響。家庭氛圍、社會環境的好壞,對人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
3.【考查要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運用相關教育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答案】(1)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其一,由于前任教師偏愛此生,當學生類似行為開始出現時,教師不忍心嚴厲制止,讓學習成績的優秀掩蓋了其不良的行為;其二,當教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只是通過呵斥、懲罰的方式去制止學生的錯誤行為,而沒有對其應有的正確行為方式進行強化。
(2)斯金納的新行為主義理論認為,人的許多行為具有操作性和工具性。這一理論強調行為方式的獲得主要是利用聯想式和操作式的條件反射進行直接的強化。通俗地說就是當學生一旦有錯誤行為產生時,馬上停止其活動,讓他重復多次地去演練正確的行為。
(3)針對這一事例,任課教師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只要該生有擅自離座的行為出現,老師就要他回到座位上示范一次離座或講話前應怎樣做,在舉手數秒后,老師點名方可起立,然后再按照老師要求進行其他活動。如此強化訓練五到十次,估計過一段時間后,該生的錯誤行為會明顯減少,在離座及發言時都會舉手。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運用強化理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行為時,一定要明確要改變的行為是什么,要強化形成的正確行為是什么,從而對其進行教育的”正性強化”。有的教師通過體罰、恐嚇、訓斥等非道德行為去強行改變學生的不良習慣,而非采取積極的”正性強化”,這只能產生”負性強化”,促使學生通過非道德行為的嘗試去擺脫其學校生活的懊惱、沮喪和痛苦,反而增加了錯誤行為的出現率。
三、寫作題
【參考例文】
如何搞好班集體建設
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是教學工作的協調者,班級管理要求班主任熱衷于本職工作、盡職盡責、持之以恒、講究方法,將對學生的關愛貫穿于班級工作的始終,自己要時時處處做好學生和榜樣。我從教至今一直擔任班主任,雖然不曾取得什么豐功偉績,但工作中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為學生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經過這些年的探索,我認為在班集體建設中,班主任應注意以下幾點:
(1)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抓好班級學風
身為班主任,抓好班級學風,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優良的學風是班集體的生命線。一個班集體是否優秀,最主要的是看它在學習上的表現。勤奮的學風是促進班級不斷發展的動力,可以有效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2)建立學生一日常規,培養學生自理能力
教育就是幫助人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終身享用不盡的財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我會利用班隊課或晨會時間讓學生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開展文明語言、文明行為等活動。通過規范的學習,教育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講文明、有禮貌、愛師長、愛學習、互相友愛等良好品德,樹立人人爭做合格中學生的意識。加強學生隊伍的管理,包括排隊做操、排隊上下樓、排隊放學,久而久之,習慣養成了,學生的自理能力也就增強了。
(3)確立班集體的奮斗目標
班集體的共同奮斗目標,是整個班集體前進的方向和動力。班集體如果沒有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就無法前進。所以,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應該有一個集體的奮斗目標,這個目標應是遠期、中期、近期的結合,逐步實現目標的過程會產生激勵效應,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作為班級組織者的班主任應結合本班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制訂出本班的奮斗目標。在實現班集體奮斗目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班集體每個成員的積極性,使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過程,每一個集體目標的實現,都是全體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要讓他譏分享集體的歡樂和幸福,從而形成集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4)真情投入,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
班集體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一方沃土。我從來都把自己所教的班級,看做一個大家庭。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是這個家庭中的一員,要想家庭興旺,必須大家努力。
第一,充分尊重、愛護學生,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只有對學生發自內心真摯的愛,才能給他們以鼓舞,才能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溫暖,進而點燃學生追求上進、成為優秀生的希望之火。
第二,要注意運用表揚和批評的藝術。對學生要寬容但不放縱、嚴格但不苛刻,這很重要,特別是對于學習能力差的孩子,他們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容易自卑,孤立封閉自我。這就要求班主任要善于抓住他們的閃光點,讓學生體會成功感和被尊重感,從而產生上進的原動力。
第三,要為學習能力差的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班主任可以和班內任課老師及一些優秀學生協調配合,讓他們多關心、指導,幫助學習能力差的孩子戰勝自我、突破自我、重塑自我。同時,取得家長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讓家長成為這些孩子堅強的后盾。
(5)以身作則,處處做學生的榜樣
大教育家鳥申斯基曾有過這樣一句話:”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學生,對班主任有著一種特殊的信任和依賴情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質與道德修養,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形之中都有可能成為全班幾十個孩子的榜樣。因此,在班級工作中我時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從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的學生。例如:我每次上完課發現講臺上有垃圾的話,我就會撿起來放進垃圾箱,學生發現后,也就紛紛效仿,下課后主動把自己座位上的垃圾撿干凈。教師行為對學生的影響使我看到,教師的人格魅力會帶給學生無窮的力量。因此我要求自己必須時刻自律,用健康向上的品德去凈化育人環境,用認真、模范的行為影響學生的心靈。
試題推薦:
免費模考:在線模考中心“教師資格統考”試卷全新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