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為靈長類的智慧型生物,站在地球的食物鏈頂端。但就算站到了食物鏈的頂端位置,仍然改變不了被情緒支配的命運。
悲傷、憤怒、喜悅、恐懼,這些情緒基本上沒人能擺脫得了。有人覺得,人生至多不過百年,嬉笑怒罵只是平常,如果人連情緒都沒有,那活著就沒什么意思了。這話說的也有道理,但是,人不能總是被自己的情緒左右,而做出許多有失判斷的選擇。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長時間保持憤怒的情緒時,連運氣都會變差,生活、工作諸事不順。悲傷、恐懼亦然。其實,長期的情緒波動不只影響著你的運氣,還影響著你的健康。
1、怒
氣多傷身,這句話沒人不知道。那到底憤怒是怎么傷身的呢?
怒在五行學說里對應的內臟是肝,所以怒傷肝,中醫所說的肝氣郁結,其情緒多是煩躁易怒。很多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多半“氣的肝疼”,可見這個“氣的肝疼”是有一定理論依據的。
《黃帝內經》的素問篇有“怒則氣上”的說法,意思是說生氣容易使肝氣上逆,有些人生氣時喉嚨會感覺有異物梗住一般,這就是肝氣上逆的一種表現。
如果肝氣上升太過,很容易形成急躁、易怒的性格。你可以觀察一下身邊的人,容易因為一點小事發脾氣的一般肝都不好。解決這種易怒情緒,需要選用疏肝或平肝的方法。薄荷、柴胡、木蝴蝶、香附、青皮、佛手、香櫞等藥都有疏肝理氣的作用,特別是柴胡,對于肝郁氣滯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中成藥里能疏肝的藥劑多是以柴胡為君藥。
2、喜
喜大部分情況下是一種很好的情緒,但是“樂極生悲”就是一種壞事了。
喜太過容易傷心,這里的“傷心”指的是對心臟有傷害。心在志為喜,正常情況下,喜樂愉悅屬于一種良性刺激,但太過的話可使心神受傷,神志渙散,而后出現神志的病變如精神不集中甚至狂亂。
心臟不好的老年人要格外注意,避免情緒突然激動,無論是大喜、大怒還是大悲都很危險。因為心是神明之主,人的意識、思維和情志都包括在內,所以太過的情緒都對心神有損傷。
3、思
思指思慮、思考,是人的意識思維。正常的思考對身體沒有不良影響反而有助于鍛煉思維能力;但如果思慮勞神過度,就容易傷脾。脾可是人的后天之本,生化氣血的源頭;脾出問題,則可能導致氣血虧虛,進而導致身體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養不足,身體機能下降。
心里有事,總是喜歡多想的人容易健忘,也可能有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等表現。思慮過多或用腦過度的人可以多吃健脾胃的食物,如薏苡仁、稻芽、山藥、大棗等。
4、悲
悲則氣消,情緒過度悲傷易傷肺,使肺氣抑郁、意志消沉,從而導致氣短胸悶、少氣懶言、精神不振。
五臟中,肺主氣,過度悲傷傷的是肺氣。肺氣損耗,則血液生成及運行都會受到影響,不僅如此,人的語言、呼吸、聲音的強弱,肢體的寒溫和心搏的強弱及節律都可能受影響。
故常有悲傷情緒的人可以適當吃點補肺氣的中藥,如人參、黨參、黃芪、山藥、甘草、西洋參、枸杞子等。
5、恐
恐懼幾乎是所有人都不想經歷的情緒,但又難以規避。恐傷腎,腎為先天之本,主管著人的生長、發育、生殖與津液,先天之本一傷,各種身體問題會相繼出現。
腎有個重要功能是藏精,以藏為主,需要時可調用腎中精氣布散全身,保持各臟腑生理功能正常運行。但是人在恐懼狀態時,腎藏精的功能會受影響,腎中精氣失藏而走泄,造成腎精不足而產生病理影響。
腎精不足,腎蟄藏不牢時,人稍微受到刺激就惶恐不安,須補腎精。可酌情使用鹿角霜、肉蓯蓉、蛤蚧、鎖陽等藥物。還有一種膽怯易驚、善恐的情況可能是膽的問題,膽為奇恒之府,主決斷,常猶豫不決的人病癥也跟膽有關,可以選用溫膽湯加減治療。
常久的怒、思、悲、恐等壞情緒都會使患癌的幾率增加,并且癌癥確診患者的存活時間也與情緒有很大關系。所以適當調節情緒,盡量讓自己的情緒處于平和穩定狀態很重要。
本文說的有危害的都是長期的、過度的情緒,除了喜悅,其他情緒都應該盡量自我調節。若覺得自己某個時間段控制不住壞情緒,可能處于病理狀態,請及時咨詢醫生。
推薦:
藥師刷題太費腦?聽完老師講講考點和答題技巧,你會豁然開朗!233網校老師帶你讀薄教材,舉一反三,做題才能更有效率!點擊馬上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