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執業藥師藥學專業二復習摘要:第十六章(3)
第十六章 藥物動力學
第三節 單室模型靜脈滴注給藥
(一) 以血藥濃度法建立的藥物動力學方程
藥物恒速靜脈滴注時體內藥量的變化速度為:
dX/dt=K0-KX
X=K0(1-e-Kt)/K
單室模型恒速靜脈滴注體內藥量與時間的關系式,用血藥濃度表示則為:
C=K0(1-e-Kt)/VK
(二) 穩態血藥濃度
即滴注速度等于消除速度,這時的血藥濃度稱穩態血藥濃度或坪濃度
Css=K0/VK
隨著滴注速度的增大,穩態血藥濃度也增大,因而在臨床上要獲得理想的穩態血藥濃度,就必須控制滴注速度,即控制給藥劑量和滴注時間。
從靜滴開始至達穩態血藥濃度所需的時間長短決定于藥物消除速度K值的大小(或生物半衰期的長短)。
Xss=K0/K因此,穩態時的血藥濃度和體內藥量皆保持恒定不變。
(三) 達穩態血藥濃度的分數
t時間體內血藥濃度與穩態血藥濃度之比值稱為達穩態血藥濃度的分數fss,即: fss=C/Css
n為半衰期的個數 n=-3.323lg(1-fss)
由此式可計算血藥濃度相當于穩態的分數,或欲達穩態血藥濃度某一分數所需滴注的時間。但不論何種藥物,達穩態相同分數所需的半衰期個數n相同。
例:某藥靜脈滴注3個半衰期后,其血藥濃度達到穩態血藥濃度的
A 50%
B 75%
C 88%
D 94%
E 97%
答案:C
解析:靜脈滴注給藥方式中達到穩態血藥濃度的分數fss為t時間內血藥濃度與穩態血藥濃度的比值。fss=C/ Css=1- e-Kt。式中的K和t分別用0.693/t1/2和nt1/2代替得fss=1-e-0.693n當t為3個半衰期時,即n=3,代入上式得fss=88%。或如此記憶:靜脈滴注一個半衰期,血藥濃度達穩態血藥濃度的1-(1/2)1;2個半衰期,血藥濃度達穩態血藥濃度的1-(1/2)2;3個半衰期,血藥濃度達穩態血藥濃度的1-(1/2)3……;8個半衰期,血藥濃度達穩態血藥濃度的1-(1/2)8。
相關推薦:
特別推薦:
??????
?γ????
???????
????????
-
1
????????
?????????澫??
??????????????? -
2
???????
?????????
???????????????? -
3
??????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