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執業藥師藥理學知識點:受體動力學
受體動力學一般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配體(L)與受體(R)做結合試驗研究。取一定量組織,磨成細胞勻漿,分組加入不同濃度的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配體(藥物),溫孵待反應達平衡后,迅速過濾或離心分出細胞,用緩沖液洗去尚未結合的放射性配體,測定標本的放射強度,這是藥物與細胞結合的總量,此后用過量冷配體(未用同位素標記的配體)洗脫特異性與受體結合的放射性配體再測放射強度,這是藥物非特性結合量。將總結合量減去非特性結合量就可以獲得L-R結合(B)曲線。如果L只與單一R可逆性結合,以B為縱座標,[L]為橫座標,L-R結合曲線為直方雙曲線(圖2-5)。如將橫座標改用log[L]([]表示摩爾濃度)則呈典型的S形量效曲線。
按質量作用定律
(E代表效應)
反應達到平衡時
(KD是解離常數)
因為[RT]=[R]+[LR](RT為受體總量),代入上式并經推導得
由于只有LR才發揮效應,故效應的相對強弱與LR相對結合量成比例,即
按此公式以E為縱座標,log[L]為橫座標作圖,結果與實驗數據圖形完全一致。
當[L]=0時,效應為0,
當[L]>>KD時,[LR]/[RT]=100%,達效能,即[LR]max=[RT]。
當[LR]/[RT]=50%時,即EC50時,KD=[L]。
KD表示L與R的親和力(affinity),單位為摩爾。各藥(L)與R親和力不同,KD越大時親和力越小,二者成反比。令pD2=-logKD則其值不必用摩爾單位、數值變小且與親和力成正比,在半對數座標上也較易理解,故pD2較為常用。
藥物與受體結合產生效應不僅要有親和力,還要有內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后者用α表示,0≤α≤100%。故上述公式應加入這一參數:E/Emax=α[LR]/[RT]。兩藥親和力相等時其效應強度取決于內在活性強弱,當內在活性相等時則取決于親和力大小(圖2-6)。
將上述受體動力學基本公式([LR]/[RT]=[L]/KD+[L])加以推導改變可將S形量效曲線改變為直線關系,使計算方便很多也準確很多:
1.雙倒數圖 將上述基本公式兩側取倒數后加以推導得1/[LR]=KD/[L][RT]+1/[RT]。以1/[LR]為縱座標、1/[L]為橫座標作圖得直線(圖2-7),斜率為KD[RT],即KD/Emax,與縱座標交點為1/[RT],即1/Emax,與橫座標交點為-1/KD。
2.Scatchard圖 推導得公式[LR]/[L]=[RT]/KD-[LR]/KD以[LR]/[L],為縱座標,[LR]為橫座標作圖也呈直線(圖2-8),斜率為-1/[KD],與縱座標交點為[RT]/KD,與橫座標交點為[RT]。
這些直線關系圖解在受體研究中有重要用途,也可加深對受體動力學的理解
圖2-6 藥物與受體的親和力及其內在活性對量效曲線的影響
相關推薦:
??????
?γ????
???????
????????
-
1
????????
?????????澫??
??????????????? -
2
???????
?????????
???????????????? -
3
??????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