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執業藥師藥理學知識點:促凝血藥
維生素K
維生素K(vitamin K)的基本結構為甲萘醌。存在于植物中的為K1,由腸道細菌合成或得自腐敗魚粉者為K2,均為脂溶性。人工合成的K3為亞硫酸氫鈉甲萘醌(menadionesodium bisulfate),K4為乙酰甲萘醌(menadione diacetate),均為水溶性。
【藥理作用】維生素K作為羧化酶的輔酶參與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這些因子上的谷氨酸殘基必須在肝微粒體酶系統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9~12個γ-羧谷氨酸,才能使這些因子具有與Ca2+結合的能力,并連接磷脂表面和調節蛋白,從而使這些因子具有凝血活性。在羧化反應中,氨醌型維生素K被轉為環氧型維生素K,后者在NADH作用下還原為氫醌型,繼續參與羧化反應。維生素K缺乏或環氧化物還原反應受阻(被香豆素類),因子Ⅱ、Ⅶ、Ⅸ、Ⅹ合成停留于前體狀態,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引起出血。
圖28-2 維生素K作用示意圖
KH2氫醌型維生素K,KO環氧型維生素K
【臨床應用】用于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黃疸、膽瘺,慢性腹瀉所致出血,新生兒出血,香豆素類、水楊酸鈉等所致出血。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應作適當補充,以免維生素K缺乏。
【不良反應】維生素K1靜脈注射太快可產生潮紅、呼吸困難、胸痛、虛脫。較大劑量維生素K3對新生兒、早產兒可發生溶血及高鐵血紅蛋白癥。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病人也可誘發溶血。
抗纖維蛋白溶解劑
抗纖溶劑(antifibrinolysin)是一類競爭性對抗纖溶酶原激活因子,高濃度也抑制纖溶酶活性的物質。用于纖溶亢進所致出血,如肺、肝、脾、前列腺、甲狀腺、腎上腺等手術時的異常出血。口服吸收良好,也可注射給藥。臨床常用的有氨甲苯酸(P-aminomethylbenzoicacid,PAMBA)、氨甲環酸(tranexamicacid,AMCHA)等。用量過大可致血栓形成,誘發心肌梗塞。
相關推薦:
??????
?γ????
???????
????????
-
1
????????
?????????澫??
??????????????? -
2
???????
?????????
???????????????? -
3
??????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