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號:(21—25)
答案:21.B 22.E 23.C 24.A 25.D
解答:分層是指乳劑中油相密度小于水相,當油相以微粒狀態分散于水相后,形成均勻分散的乳劑。但乳劑在放量過程中,由于密度差,造成分散相粒子上浮,稱為分層,乳劑分層后,經振搖仍能恢復均勻的乳劑、故21題答案應選B。轉相是指乳劑類型有O/w和W/O,轉相是由O/W乳劑轉變為W/O或由W/O轉變為O/W型。主要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使乳化劑的類型改變所引起的。故22題答案應選E。
酸敗是指乳劑中的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極易被空氣中的氧氧化,或由微生物、光、熱破壞而引起酸敗。故23題答案應選C。絮凝是指乳劑具有雙電層結構,即具有Zeta電位,當Zeta電位降至20—25mV時,引起乳劑粒子發生絮凝,故24題答案應選A.破裂是指乳劑的類型主要決定于乳化劑的類型,所以乳化劑在乳劑形成過程中起關鍵作用。但乳劑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電解質,相反電荷的乳化劑,強酸強堿等,均可使乳化劑失去乳化作用使乳劑破壞。故25題答案應選D。
題號:(26—30)
答案:26.C 27.B 28.D 29.A 30.E
解答:制備脂質體所用輔料主要有磷脂和膽固醇,磷脂是脂質體形成不可缺的輔料。故26題答案應選擇C。 溶蝕性骨架片是由藥物分散于脂肪性基質中如硬脂醇、硬脂酸、氫化植物油、單硬脂酸甘油酯等形成的。故27題答案應選B。不溶性骨架片主要是一些不溶性骨架材料如聚乙烯、無毒聚氯乙烯等,與藥物均勻混合,制成骨架片,在胃腸道中藥物溶解,擴散而釋放。故28題答案應選D。另一種骨架片是親水性凝膠骨架片,由親水性高分子化合物與藥物混均,制顆?;虿恢祁w粒而壓制成片劑,在胃腸道中骨架材料逐漸被水化形成親水凝膠層而逐漸溶解釋放藥物。如羥丙甲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等。故29題答案應選A。緩釋片有骨架型、滲透泵型及膜控型等。膜控型主要是在可溶性藥物片劑外包一層不溶性薄膜,在胃腸道中由于胃腸液進入片劑中,藥物溶解后通過膜孔而擴散于胃腸液中,被粘膜吸收。乙基纖維素、硝酸纖維素等均可作為膜控緩釋片的包衣材料,故30題答案應選E。
題號:(31—35)
答案:31.E 32.D 33.B 34.A 35.C
解答:滴眼劑為多劑量分裝的制劑,對多劑量制劑,由于反復使用,受污染的機會大,需加入防腐劑。故31題答案應選E?;鞈倚偷窝蹌┍仨毤尤胫鷳覄?,根據Stockes公式,加入助懸劑有利于減少微粒沉降速度,增加穩定性。常用助懸劑有羧甲基纖維素鈉、海藻酸鈉等。故32題答案應選D。混懸型滴眼劑,藥物為難溶性的,所以需加入氯化鈉調節藥液滲透壓值,減小對眼粘膜的刺激性。常用滲透壓調節劑為氯化鈉。故33題答案應選B。本題是醋酸氫化可的松滴眼液的處方,為混懸型滴眼液。醋酸氫化可的松是水難溶性藥物,必須使用微晶,才能制成微粒大小在50μm以下的混懸型滴眼劑。醋酸氫化可的松為主藥。故34題答案應選A。在混懸型滴眼劑中,為增加主藥的親水性,需加入潤濕劑,如吐溫80等,這有利于混懸型滴眼劑的穩定性。故35題答案應選C。
題號:(36—40)
答案:36.A 37.D 38.C 39.E 40.B
解答:氣霧劑噴射藥物的動力是來自拋射劑產生的壓力,國內氣霧劑拋射劑主要為氟利昂。故36題答案應選A。氣霧劑中需加入附加劑,如潛溶劑、乳化劑、潤濕分散劑、穩定劑等。穩定劑包括司盤85、油醇、月桂醇等,故37題答案應選D。軟膏劑有局部和全身作用之分。軟膏中的藥物穿透皮膚進入體循環可發揮全身作用。為增加藥物的吸收,軟膏劑中常加入透皮吸收促進劑。常用透皮吸收促進劑有月桂氮卓酮、丙二醇、尿素等。故38題答案應選C。制備片劑時,為增加顆粒流動性,防止粘沖、減小片劑與??组g的摩擦力,需加入潤滑劑,常用潤滑劑有滑石粉、硬脂酸鎂等,故39題答案應選E。栓劑基質種類很多,脂肪性基質常用可可豆脂、半合成脂肪酸酯等。故40題答案應選B。
題號:(41—45)
答案:41.E 42.C 43.D 44.B 45.A
解答:片劑制備時為了增加顆粒的流動性,防止粘沖,減小片劑與模孔的摩擦,須加入潤滑劑。常用潤滑劑有水不溶性的如硬脂酸鎂、滑石粉等,水溶性的如聚乙二醇4000或6000,月桂醇硫酸鈉等。故41題答案應選E。
填充劑是用來增加片劑的重量和體積并有利于壓片的輔料,常用淀粉、糊精、糖粉、乳糖、微晶纖維素等。故42題答案應選C。某些藥物和輔料本身具有粘性,只需加人適當的液體就可將其本身固有的粘性誘發出來,這時所加人的液體就稱為濕潤劑。如蒸餾水、乙醇等。故43題答案應選D。崩解劑是促使片劑在胃腸液中迅速裂碎成細小顆粒的物質,從而使主藥迅速溶解吸收、發揮療效。如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鈉、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L—羥丙基纖維素)等。故44題答案應選B。某些藥物本身沒有粘性或粘性不足,需加入某些粘性物質使其粘合在一起,這種粘性物質稱為粘合劑。如淀粉漿、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羥丙基纖維素溶液、聚乙烯吡k咯烷酮溶液等。故45題答案應選A。
題號:(46—50)
答案:46.C 47.A 48.C 49.D 50.A
解答:丸劑是各種丸的總稱,丸劑的制備方法有泛制法、塑制法(即搓丸法)和滴制法。所以泛制法和搓丸法都是丸的制備方法。故46題應答C。起模子主要是指用泛制法制備丸劑的過程中,先將藥物與賦形劑混合,在一定的潤濕劑或粘合劑的作用下凝結成細小顆粒的過程。泛制法則是指藥物細粉與賦形劑在潤濕劑或粘合劑作用下,在適宜設備內,通過交替撤粉與潤濕,使模子逐漸增大的一種制丸方法,因此泛制法需要先起模子。而搓丸法是將藥物細粉與適宜賦形劑混合制成可塑性的丸塊、丸條后,再切割分劑量制成丸制的方法,故該法不需起模子。因此47題選A。蜜丸是指藥材細粉以蜂蜜為粘合劑制成的丸劑。根據藥材細粉和蜂蜜的性質,既可用搓丸法也可用泛制法制備蜜丸。故48題答案應為C。滴丸劑系指固體或液體藥物與基質加熱熔化混勻后,滴人不相混溶的冷卻液中,收縮冷凝而成的丸劑。因此滴丸的制備只能用滴制法,而不能用搓丸法和泛制法。故49題答案應為D。 搓丸法是將藥物細粉與適宜賦形劑混合,通過制丸塊、丸條、切割、滾圓等過程制備丸劑的方法,一般不用潤濕劑,該法多用于制蜜丸。而泛制法在制丸過程中常用潤濕劑,多用于制備水丸、糊丸、濃縮丸及水蜜丸等。所以泛制法常用水、酒、醋、蜜水、藥汁等為潤濕劑制丸。故50題選A。
題號:(5l一55)
答案:51.A 52.C 53.C 54.C 55.D
解答:電滲析法主要作用是除去原水中的離子,作為原水處理的方法之一。故51題答案應選A.離子交換法也是原水處理的方法之一,主要作用是除去水中陰、陽離子,對細菌、熱原有一定的除去作用。故52題答案應選C。注射劑常用溶劑為注射用水,注射用水除應符合藥典蒸餾水要求外,不得含有超過0.5EU/ml細菌內毒素(即熱原),并且12h以內使用。國內主要用蒸餾法制備注射用水。蒸餾法既可除去離子也可除去熱原,故53題答案應選C。反透析法制備注射用水美國藥典已收載,我國藥典尚未收載此法。但本法能除去離子也能除去熱原。故54題答案應選C。微孔濾膜常用于注射液的過濾,0.45μm微孔濾膜可除去注射液中的微粒,也可除去注射液中細菌,但不能除去溶解于水中的離子,也不能除去溶解于水中的熱原,故55題答案應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