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全國執業藥師資格考試試題專業知識2
(藥劑學)試題(1-70)
A.溫度 B.浸出時間
C.藥材的粉碎度 D.浸出溶劑的種類
E.浸出容器的大小
2.根據Stockes定律,混懸微粒沉降速度與下列哪一個因素成正比
A.混懸微粒的半徑 B.混懸微粒的粒度
C.混懸微粒的半徑平方 D.混懸微粒的粉碎度
E.混懸微粒的直徑
3.下述哪種方法不能增加藥物的溶解度
A.加入助溶劑 B.加入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C.制成鹽類 D.應用潛溶劑
E.加入助懸劑
4.下列哪種物質不能作混懸劑的助懸劑作用
A.西黃蓍膠 B.海藻酸鈉
C.硬脂酸鈉 D.羧甲基纖維素鈉
E.硅皂土
5.作為熱壓滅菌法滅菌可靠性的控制標準是
A.F值 B.Fo值
C.D值 D.Z值
E.Nt值
6.對維生素C注射液錯誤的表述是
A.可采用亞硫酸氫鈉作抗氧劑
B.處方中加入碳酸氫鈉調節pH值使成偏堿性,避免肌注時疼痛
C.可采用依地酸二鈉絡合金屬離子,增加維生素C穩定性
D.配制時使用的注射用水需用二氧化碳飽和
E.采用100℃流通蒸汽15min滅菌
7.比重不同的藥物在制備散劑時,采用何種混合方法最佳
A.等量遞加法 B.多次過篩
C.將輕者加在重者之上 D.將重者加在輕者之上
E.攪拌
8.片劑制備中,對制粒的目的錯誤敘述是
A.改善原輔料的流動性 B.增大顆粒間的空隙使空氣易逸出
C.減小片劑與??组g的摩擦力 D.避免粉末因比重不同分層
E.避免細粉飛揚
9.膠囊劑不檢查的項目是
A.裝量差異 B.崩解時限
C.硬度 D.水分
E.外觀
10.片劑輔料中的崩解劑是
A.乙基纖維素 B.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
C.微粉硅膠 D.甲基纖維素
E.甘露醇
11.下列有關藥物表觀分布容積的敘述中,敘述正確的是
A.表觀分布容積大,表明藥物在血漿中濃度小
B.表觀分布容積表明藥物在體內分布的實際容積
C.表觀分布容積不可能超過體液量
D.表觀分布容積的單位是升/小時
E.表觀分布容積具有生理學意義
12.藥物透皮吸收是指
A.藥物通過表皮到達深層組織
B.藥物主要通過毛囊和皮脂腺到達體內
C.藥物通過表皮在用藥部位發揮作用
D.藥物通過表皮,被毛細血管和淋巴吸收進入體循環的過程
E.藥物通過破損的皮膚,進人體內的過程
13.口服劑型在胃腸道中吸收快慢州順序一般認為是
A.混懸劑>溶液劑>膠囊劑>片劑>包衣片
B.膠囊劑>混懸劑>溶液劑>片劑>包衣片
C.片劑>包衣片>膠囊劑>混懸劑>溶液劑
D.溶液劑>混懸劑>膠囊劑>片劑>包衣片
E.包衣片>片劑>膠囊劑>混懸劑>溶液劑
14.栓劑質量評定中與生物利用度關系最密切的測定是
A.融變時限 B.重量差異
C.體外溶出試驗 D.硬度測定
E.體內吸收試驗
15.靜脈注射某藥,Xo=60mg,若初始血藥濃度為15μg/ml,其表觀分布容積V為
A.20L B.4ml
C.30L D.4L
E. 15L
16.下列有關藥物穩定性正確的敘述是
A.亞穩定型晶型屬于熱力學不穩定晶型,制劑中應避免使用
B.乳劑的分層是不可逆現象
C.為增加混懸液穩定性,加入的能降低Zeta電位、使粒子絮凝程度增加的電解
質稱絮凝劑
D.乳劑破裂后,加以振搖,能重新分散、恢復成原來狀態的乳劑
E.凡受給出質子或接受質子的物質的催化反應稱特殊酸堿催化反應
17.有關滴眼劑錯誤的敘述是
A.滴眼劑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體制劑
B.正常眼可耐受的pH值為5.o一9.o
C.混懸型滴眼劑要求粒子大小不得超過50μm
D.滴入眼中的藥物首先進入角膜內,通過角膜至前房再進入虹膜
E.增加滴眼劑的粘度,使藥物擴散速度減小,不利于藥物的吸收
18.有關片劑包衣錯誤的敘述是
A.可以控制藥物在胃腸道的釋放速度
B.滾轉包衣法適用于包薄膜衣
C.包隔離層是為了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障礙,防止水分浸入片芯
D.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腸溶衣,具有包衣容易、抗胃酸性強的特點
E.乙基纖維素為水分散體薄膜衣材料
19.對軟膏劑的質量要求,錯誤的敘述是
A.均勻細膩,無粗糙感
B.軟膏劑是半固體制劑,藥物與基質必須是互溶性的
C.軟膏劑稠度應適宜,易于涂布
D.應符合衛生學要求
E.無不良刺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