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長胖,吃飯長胖,吃零食長胖,連喝水都長胖。你會不會產生疑問,為何脂肪對你步步緊逼?別慌!先喝杯奶茶冷靜一下。
中醫的體質劃分中,有一類痰濕體質,是造成許多人喝水都胖的“元兇”。
中醫素來有“百病多由痰作祟”的說法,意思是說,人的諸多病大部分都是由痰引起的。從宋、元朝開始,醫學家們又提出了“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的說法。事實上,這里說的痰不單單指喉嚨里的痰,這里的痰是泛指,包括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體內一生痰,可能會導致諸多怪病。
一、痰濕體質
痰濕體質典型的一個癥狀是形體肥胖,以肚子上的“游泳圈”為主要特點,捏之松軟,觸之回彈。除了胖,痰多、口黏膩、舌邊齒痕明顯、面部易泛油、多汗且黏、稍加運動就氣喘吁吁等都是痰濕體質的癥狀。
痰濕體質的人特別招病痛“稀罕”,哮喘、胃炎、腸炎、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心絞痛、肺源性心臟病、中風、癡呆、腫塊(表皮不變化)等病都愛找痰濕體質的人。
二、形成原因
病從口入,不用懷疑,痰濕體質是吃出來的。經常暴飲暴食,嗜甜、愛吃肉、喝酒的人都易生痰,形成痰濕體質。
/食物消化路線/
人吃下食物后,胃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形成食靡,將食靡傳到小腸;小腸接受食靡對其進行進一步消化,并將消化的部分分為水谷精微和殘渣,殘渣運送到大腸再排除體外,水谷精微通過脾轉輸到心肺,再布散至全身。
/長肉路線/
食物的消化過程基本上是在小腸內進行,小腸將消化的物質分為水谷精微和食物殘渣后,運送食物殘渣需要借助脾氣的運化功能,如果脾氣虛弱,食物殘渣就不能轉運到大腸,只能堆積在小腸,這應該就是肚子上長肉的原因了。
另外,吃的食物過于油膩,腸胃難以消化,造成堆積形成了濕;南方濕氣重,也會進入人體形成濕。這些都是痰濕體質的形成原因。
三、改善體質
十個胖子九個虛,這里說的虛是體質虛,也就是陽虛。試著摸一下肚子上的肉,如果感覺皮膚較冰涼,那應該就是陽虛。陽虛的人一般都手腳冰涼,氣短乏力,畏寒,多汗。
痰濕體質又分為痰蒙清竅型、痰濕蘊肺型和痰濕中阻型,治療以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為主。
/飲食調理/
薏苡仁是當之不讓的健脾小能手,山藥、山楂也可搭配做藥膳,可幫助消化肉食,調理脾胃。日常食譜中,白蘿卜、冬瓜、白菜的比例要適當增加。
除了食物,也可以使用藥物調理。中藥陳皮、茯苓、橘紅、化橘紅等都可以燥濕化痰,薏苡仁既能除濕、又可健脾;中成藥可選用二陳平胃散,可燥濕化痰,健脾和胃;六君子丸,可補脾益氣,燥濕化痰。
/穴位調理/
豐隆穴,主治痰飲、眩暈等病癥,可化痰濕。位于外踝上八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處。找到穴位,用指端按揉(有輕微疼痛感即為穴位處)三分鐘左右,可每天按兩次。
中脘穴,這個穴位主治病癥較多,胃痛、腹脹、不消化、便秘、哮喘、失眠等都可以按揉中脘穴協助調理。中脘穴位于肚臍與胸骨下端的中點,用指端按揉三分鐘。
足三里,這個穴位被稱為“全能”穴,有病按揉可調理,沒病按揉可養生,也可以生發胃氣。足三里位于外膝蓋窩下方三寸。
四、注意事項
痰濕體質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需要長期的清淡飲食+定期運動+調理。現代人基本上都營養過剩,大魚大肉、飲料啤酒不斷。不改變這種飲食習慣減肥是很難減下來的,調理好脾胃,再注意飲食均衡,盡量避免重油、重鹽、辛辣和甜膩口味,肥肉自然而然會棄你而去。
推薦:
藥師學習太費腦?聽業內大咖、美貌與才華并重的姜雅老師講考點和答題技巧!帶你讀薄教材,舉一反三,做題才能更有效率!點擊馬上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