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 )衍生而成的化合物均為萜類化合物,此類化合物結構種類雖然非常復雜,但其基本碳架多具有( )結構特征,且其基本碳架中常有甲基、( )、( )、( )及( )類型的取代基。
2.實驗異戊二烯法則及生源異戊二烯法則對萜類化學研究相同的貢獻之處在于均可以用其進行萜類結構式的( )。不同之處在于,實驗異戊二烯法則至今仍可用于萜類化合物的( ),并且簡單明了,而生源異戊二烯法則為萜類化合物的( )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并且可將基本碳架結構不符合( )的萜類化合物,合理的涵蓋歸屬于萜。
3.從甲戊二羥酸出發,經IPP及DMAPP,由GPP、( )、( )及( )這些簡單的前體組成了萜類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徑,這些簡單的前體再經環化、Wagner-Meerwein重排、( )及( )的1,2—移位等異構化反應,可衍生出各種碳架類型的萜類化合物。
4.按基本碳架的碳原子數目,即( )的多少,可將萜類化合物分成單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及四萜等。亦可按萜類化合物所連功能基的不同,將萜分成( )、( )、( )、( )、( )、( )、( )及( )等。室溫下,單萜及倍半萜多為( )體,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及四萜等常為( )體,萜苷因連糖故一般為( )
體。
5.GPP衍生而成的臭蟻二醛縮醛衍生物為( ),此類化合物多以苷的形式存在,且其苷元多不穩定,由于多具( )及( )結構特點,故C1—OH與( )成( )的形式存在植物體內,并可分為( )和( )二大類。
6.環烯醚萜苷元結構中C3與C4多以( ),除C1連羥基外,( )、( )、( )也常連有羥基,C8常連有( )、( )及( ),C6或C7可以形成( ),C7和C8之間可形成( )。根據C4取代基的有無,可將環烯醚萜苷再分為( )兩小類。裂環環烯醚萜苷C7—C8處( ),且其C7還可與C11形成( )。
7.具有環庚三烯酮醇結構的變形單萜類化合物為( ),環上的羥基具有( )的通性,其酸性強于( )弱于羧酸。由于羥基的鄰位有羰基,故能與( )形成有色的絡合物結晶,而不能與一般羰基試劑反應,且在( )及( )區間分別有羥基及羰基的紅外光譜吸收。
8.薁為( )芳烴類化合物,由于具有( )負離子駢( )正離子樣結構,故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機溶劑,可溶于60%~65%的硫酸或磷酸,能于苦味酸或三硝基苯形成π-絡合物,中藥中所含薁類化合物多為( )。
9.揮發油由( )、( )、( )及( )四類成分組成,其中( )所占比例最大。揮發油與脂肪油在物理性狀上的相同之處為,室溫下都是( )體,與水均( ),不同之處為,揮發油具( ),可與( )共蒸餾。揮發油低溫冷藏析出的結晶稱為( ),濾除析出結晶的揮發油稱( )或( )。
10.常溫下揮發油多為( )色或( )色的( ),具較強的( )氣味,提取或貯存揮發油應避( ),( ),防( ),否則揮發油會產生( )、( )、( )、( )及( )等變化,這主要是由揮發油的( )引起變質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