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每題1分,共15分)
1.在新藥研究中藥物劑型的選擇首選原則是( )。
2.含毒劇藥的散劑應制成( ),混合方法宜采用( )法。
3.片劑制備中,淀粉可用作( )、( )。
4.2000版《中國藥典》規定糖漿劑的含糖量一般不低于( )g/ml。
5.乳劑形成的三要素是( )、( )、( )。
6.甘油明膠作為栓劑的水溶性基質,其溶出速度可隨甘油、明膠、水三者比例而改變,其中( )含量越高越容易溶解。
7.顆粒劑的制備中軟材判斷方法是( )。
8.( )是滲透與擴散的動力。
9.小容量針劑滅菌一般采用( )方法,條件是( )。
10.GMP是指( )。
二、單選題(每題1分,共15分)
1.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藥典是( )
A《本草綱目》 B《新修本草》
C《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D《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2.尼泊金酯類防腐劑防腐效果在( )環境下最差
A酸性 B堿性 C中性 D與pH值無關
3.流浸膏劑應符合( )規定
A每g相當于生藥材1g B至少含20%乙醇
C需加入液狀葡萄糖調整濃度 D不直接用于臨床
4.《中國藥典》規定丸劑的含水量為( )以下
A均為15.0% B均為9.0%
C水丸為9.0%,蜜丸為15.0% D水丸15.0%,蜜丸為9.0%
5.下列藥物中制成膠囊劑的是( )
A顛茄流浸膏 B土荊介油 C陳皮酊 D水合氯醛
6.基質配方中含有凡士林、硬脂酸、羊毛脂、液狀石蠟四種物質,制備軟膏時應采?。?nbsp; )方法
A研和法 B乳化法 C熔和法 D均可
7.脂肪乳輸液中含有甘油2.5%(g/ml),它的作用應是( )
A保濕劑 B增粘劑 C溶媒 D等滲劑
8.增溶作用是表面活性劑( )起的作用
A形成膠團 B分子極性基團 C多分子膜 D氫鍵
9.下丹時的判斷標準包括( )
A內枯外焦 B清膏狀 C掛旗 D滴水成珠
10.下列因素不能影響栓劑直腸吸收的是( )
A插入直腸的深度 B表面活性劑 C首次排便的時間 D直腸液的pH值
11.可作為片劑吸收劑的成分是( )
A硬脂酸鎂 B滑石粉 C磷酸氫鈣 D乳糖
12.最優良的成膜材料為( )
A PEG B PVP C PVA D CAP
13.下列關于肺吸收的論述中( )項是正確的
A噴射的粒子越小越好 B藥物在肺泡中的溶解度越大越好
C拋射劑的蒸氣壓越大越好 D以上說法均不正確
14.微型膠囊制備工藝中,可以進行可逆操作的是( )過程
A形成凝聚囊 B形成沉降囊
C形成固化囊 D以上均可進行可逆操作
15.傷濕止痛膏的基礎基質是
A天然橡膠 B凡士林 C氯化鉀 D松香
三、多選題(每題2分,共8分)
1.在影響浸出的因素中,( )不能無限增大,否則反而不利浸出
A粉碎度 B浸出溫度 C浸提時間
D濃度差 E溶媒極性
2.乳劑發生轉型的原因可能有( )
A HLB值發生變化 B電解質過多 C內相體積過大
D乳劑粒子過大 E貯存溫度過高
3.片劑包衣的目的是( )
A增強穩定性 B掩蓋藥物嗅味
C減少藥物對胃的刺激性 D改變崩解度 E美觀
4. 下列哪種方法可以節約機械能( )
A水飛法 B加液研磨法 C混合粉碎 D低溫粉碎 E自由粉碎
四、簡答題(每題4分,共20分)
1.濕熱滅菌的影響因素。
2.簡述復凝聚法制備微囊的機理。
3.簡述濕顆粒法制備片劑中制顆粒的目的。
4.簡述延緩藥物水解的方法。
5.簡述塑制法制備蜜丸的工藝。
五、判斷與改錯(每題1分,共10分)
1.為促進栓劑中藥物的釋放與吸收可加入表面活性劑,一般來說用量越大藥物釋放性越好。
2. 乳濁液型注射劑用于調整滲透壓的附加劑除了氯化鈉與葡萄糖外,還可以選用甘油、山梨醇。
3.拋射劑應無毒,無刺激性,不易燃,不易爆,常溫下蒸氣壓不大于大氣壓,無色,無味,價廉易得。
4.傳統煎膏劑中加入的糖類成分必須經過煉制以使轉化,轉化率低于50%均可出現返砂現象。
5.注射劑首選的除熱原方法為熱壓法。
6.黑膏藥的基質是植物油與鉛丹。
7.平衡水即是結合水,故不能除去。
8.冰片和麝香粉碎均需采用加液研磨法,操作時用力要輕。
9.片劑生產中出現松片現象主要原因是壓力不夠,粘合劑用量不足。
10.貼膏劑又稱巴布劑,是以親水性高分子物質為基質制備得到的。
六、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12分)
LPS 脂質體 水飛法 咬色 溜胎 起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