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于書上給的M1-(R×N+S)=R和M2-(R×N+S)=0這兩個公式,我總是看不明白書上闡述的意思,不知老師能否再解釋一下?
【分析】以“M1-(R×N+S)=R”為例:本文來源:考試大網來源:考試大來源:考試大
如果不使用優先認股權,則購買一股股票要花M1元,同時獲得一個優先認股權;如果附權優先認股權的價值為R,N股認股權才能購買一股,通過行使有優先認股權購買的花費相當于“R×N+S”。不行使優先認股權的花費與行使優先認股權花費的差額也就是優先認股權的價值,所以M1-(R×N+S)=R。
同理可以推導出M2-(R×N+S)=0公式。
2.如何理解可轉換債券在“股價大幅度上揚時,存在減少籌資數量的風險”?
【分析】如果發行股票,則其籌資數量等于股票數量乘以發行價格。假設可轉換債券發行價格為1200元,面值為1000元,規定的轉換價格為20元/股,即每張債券可以轉換為1000/20=50股,如果轉換時股票價格大幅度上揚至30元,則按照該價格發行50股股票之后,可以獲得的籌資數量為30×50=1500(元),而以固定轉換價格換出股票獲得的籌資數量等于當初可轉換債券的發行價格1200元,低于1500元。由此可知,如果轉換時股票價格大幅度上揚,公司只能以固定的轉換價格將可轉換債券轉為股票,從而減少了籌資數量。
3.為什么說當市場利率上升時,長期債券發行價格的下降幅度大于短期債券發行價格的下降幅度?
【分析】計算債券發行價格時,需要以市場利率作為折現率對未來的現金流入折現,債券的期限越長,折現期間越長,所以,當市場利率上升時,長期債券發行價格的下降幅度大于短期債券發行價格的下降幅度。來源:考試大考試大論壇
舉例說明如下:
假設有A、B兩種債券,A的期限為5年,B的期限為3年,票面利率均為8%,債券面值均為1000元。
(1)市場利率為10%時:
A債券發行價格=1000×8%×(P/A,10%,5)+1000×(P/F,10%,5)=924.16(元)
B債券發行價格=1000×8%×(P/A,10%,3)+1000×(P/F,10%,3)=950.25(元)
(2)市場利率為12%時:
A債券發行價格=1000×8%×(P/A,12%,5)+1000×(P/F,12%,5)=855.78(元)
B債券發行價格=1000×8%×(P/A,12%,3)+1000×(P/F,12%,3)=903.94(元)
通過計算可知,當市場利率由10%上升為12%時,
B債券的發行價格下降的幅度為:(950.25-903.94)/950.25=4.87%
A債券的發行價格下降的幅度為:(924.16-855.78)/924.16=7.40%大于4.87%。
4.為什么當放棄現金折扣的成本大于短期借款利息率時,就說應選擇折扣期付款合適?請用通俗的話解說一下放棄現金折扣的機會成本是什么意思?
【分析】1.放棄現金折扣意味著企業把原本能夠少支出的現金沒有選擇少支出,而是挪作他用,相當于借了一筆款項,計算的放棄現金折扣的成本便相當于“這筆借款”的“利息”,如果這個“利息”大于短期借款利息率,那么企業就會選擇短期借款,即應選擇折扣期付款。
2.對于放棄現金折扣的機會成本,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企業放棄現金折扣,即選擇到期滿額付款,則企業把原本能夠少支出的現金現在企業可以挪作他用,相當于借了一筆款項,放棄現金折扣的機會成本即為“這筆借款”的“利息”,機會成本越大,則說明“這筆借款”的“利息”越高,當它大于短期借款利息率時,企業應選擇折扣期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