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企業財務量化管理
企業財務量化管理,就是運用一定的數學方法,以定量為手段,調控企業財務管理活動,達到優化財務行為的目的。這一概念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理解。
1、在屬性上,量化管理把財務管理引為定量化,是優化管理的一種方法。
2、在形式上,量化管理通過數量指標作用于管理對象,用數量指標調控管理。
3、在范圍上,量化管理包容財務管理活動的全過程,突出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
4、在目標,量化管理以優化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為目標。
量化管理應體現三個特征。
1、可操作性。量化管理是通過量的規定性來保證定性要求的落實。指標應直接、具體、便于執行、便于監控、便于考評。
2、針對性要強。量化管理以突出問題為調控對象,客觀反映企業財務管理內在規律,便于通過定量分析、定量決策、定量控制、定量評價實現管理目標。
3、有效性要強。量化管理是考評管理質量的尺度,有利于管理者實施報考管理,隨時把握執行情況,及時糾正偏差,客觀公正評價管理績效。
二、企業財務量化管理的理性認識
量化管理可以構成相對獨立的方法體系,在理論上和客觀需要上都是可行的。
1、量化管理符合領導科學中的有效行為理論,有利于增強管理行為的有效性。按照馬克思主義觀點,任何一種管理方法,當能用數學方法進行描述時,才是科學的方法。現代領導科學理論也認為,只有運用數量方法或數學模型支持的管理方法,才能保證領導意志的落實。在多數企業的管理中,管理部門的意圖往往是定性的規定和要求,缺少量的規范,彈性比較大,各級各部門在落實中各取所需,這恐怕是管理部門的規定和要求難以貫徹落實的主要原因。量化管理優勢用數量方法確定的“量”,把管理者的意圖與管理對象聯系起來,能夠 保證管理行為得到有效落實。
2、量化管理符合目標管理中的目標牽引原理,有利于增強管理的主動性。任何管理活動,只有明確、具體的目標,才能激發內在動力,調動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兩個積極性。確定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要把定性目標定量化,落實責任具體化,使管理目標與執行者緊密相聯。才能發揮管理目標的牽引作用。量化管理通過科學地統計、分析、測算,提出管理的量化目標,逐層分解落實到執行部門的人員,用以引導和規范財務管理活動,促使管理對象圍繞管理目標自我約束,自我激勵。
3、量化管理符合系統論的系統結構功能原理,有利于增強管理的整體性。系統是一個被計劃控制或調節的功能整體,系統的目的性與組合性是聯系在一起的,把若干個相關聯的結構要素以最優的方法組合在一起,才能達到整體的最優化。企業財務管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處理問題必須有系統思想,從整體上考慮,不能顧此失彼。量化管理能夠把財務管理活動諸環節用“量”建立起有機聯系,統一于量化系統之中,形成整體的管理功能。
4、量化管理符合論中的關節點原理,有利于增強管理的可控性。管理的核心是控制。最優化的控制方法是抓住管理系統中的一個或幾個制約、影響系統功能的關節點,促進系統的有效運行。因此,抓財務管理不能面面俱到,只有從實際出發,抓住主要矛盾,才能駕馭管理的主動權。實施量化管理,把財務活動難以控制的重點部門和關鍵環節,量化為便于調控的數量指標,進行剛性約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5、量化管理符合信息論的信息反饋原理,有利于增強管理的時效性。任何管理活動都依賴于掌握系統的運行狀態和變化程度等信息,管理過程實質是信息處理活動都依賴于掌握系統的運行狀態和變化程度等信息,管理過程實質是信息處理過程,管理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信息質量。企業財務管理的突出問題是信息反饋滯后,情況模糊,使管理層難以及時實施正確決策。實行量化管理,需要建立相應的指標統計與分析系統,及時提供財務管理信息,提高管理信息的保鮮度,為優化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三、企業財務量化管理的相關問題
企業財務量化管理需要在正確的指導下,精心設計,嚴密組織,積極穩妥地實施。為此要把握以上幾個相關問題。
(一)、把握基本原則
1、系統性原則。量化管理作為一各方法體系必須遵循“符合規律、相互關聯、封關控制”的系統性原則。即量化管理過程要與企業財務活動規律相一致,確立量化指標要顧及財務管理者環節的內在聯系,防止交叉、矛盾和顧此失彼,量化體系要形成相對的系統,不能留下缺口,保證量化指標的系統完整。
2、重要性原則。量化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手段,必須遵循“解決難關、控制弱項”的重點性原則。解決難關,就是對企業資金緊缺等突出問題,用量化方法進行調控;控制弱項,就是對非生產性支出實施專項量化限制。
3、實用性原則。量化管理作為定性要求的數量化,必須遵循“切合實際、直觀具體、簡便易行”的實用性原則。制定量化指標,一要從實際出發,既要防止過高難以達到,影響各級部門人員的積極性,又要防止過低調動不了積極性;二要一目了然,一個項目一個指標,保持指標的唯一性;三要盡量簡化,便于操作,不能搞得過多和過于繁瑣,凡增加工作量的指標應謹慎控制,保證量化指標實在管用。
4、公正性原則。量化管理作為一項激勵約束措施,必須遵循“依據客觀、標準統一、考評真實”的公正性原則。一是考評依據必須實在,要用數量反映成果不能主觀臆斷;二是考評指標要有普遍適用性,各級各部門單位使用同一標準;三是考評方法要講求真實性,保證考評結果的客觀公正。
(二)、確立指標體系
量化管理指標體系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企業內部基層量化管理指標體系,可由企業按照財務會計制度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確立;二是各級管理部門量化管理指標體系,應根據要求,重點確立如下五類指標體系。
1、資金管理指標體系。主要明確企業資金活動諸環節的調控指標,從宏觀上規范資金投向投量,提高使用效果。
2、費用支出指標投向。主要明確各管理部門和企業非生產性消耗的開支限額,保證支出結構合理。
3、利潤分配指標體系。主要明確利潤分配比例,合理調節各方利益關系。
4、資產保值增值體系。主要明確經營性保值指標,防止資產流失。
5、績效評價體系。主要明確各級管理部門績效考評標準,保證考評結果客觀公正。
(三)、建立支持系統
實施企業財務量化管理,需要相應的保障措施予以支持,大致講,應有以下幾個支持系統。
1、制度保證系統。一是建立基本制度;二是完善補充制度;三是修訂管理制度。
2、指標管理系統。一是指標的制定和調整;二是指標的下達和逐年調整。
3、統計分析系統。一是定期收集信息;二是分析運行狀態;三是定期修正偏差。 (四)、完善監控措施
1、縱向監控。按企業財務系統。逐級監控量化指標安排、量化指標執行和量化管理成果,使量化管理主鏈條的各個環節都發揮作用,促進量化管理的落實。
2、橫向監控。按企業財務管理關系,依據量化管理指標,監控企業職能部門量化管理限額、定額、指標和比例等落實情況,構成財務量化管理縱橫監控網絡,擴大量化管理的覆蓋面。
3、內部監控。強化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內部監督制約,對各項分管的量化指標,定期檢查、抽驗復核,及時反饋落實情況,保證企業財務量化管理有序進行。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使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獨立經濟主體。除了法律、行政等手段從宏觀上加以調整外,企業自身的管理成為企業家們關注的問題。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企業管理模式被廣泛認可。但財務本身如何管理,在我國企業領導層看來還是一個既重要又新穎的課題。實際上,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的企業在財務量化管理上已有相當的水平,借鑒西方國家成功的經驗,走出一條適應我國國情的企業財務量化管理之路,是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大勢之所趨。
(作者單位:浙江嘉興市禾欣化學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