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300(臺)
送貨期=300/100=3(天)
訂貨次數=7200/300=24(次)
(2)平均交貨時間
=8×10%+9×20%+10×40%+11×20%+12×10%
=10(天)
交貨期內平均需要量=10×20=200(臺)
或:
交貨時間(天) |
8 |
9 |
10 |
11 |
12 |
交貨期內需要量(臺) |
8×20=160 |
180 |
200 |
220 |
240 |
概率 |
10% |
20% |
40% |
20% |
10% |
交貨期內平均需要量=160×10%+180×20%+200×40%+220×20%+240×10%=200(臺)
再訂貨點=200+保險儲備量
當再訂貨點為200臺(即保險儲備量為0臺)時:
平均缺貨量=20×20%+40×10%=8(臺)
【思路點撥】交貨期內的需求量大于200臺時會發生缺貨,有兩種可能,分別是缺貨220—200=20(臺),概率為20%和缺貨240-200=40(臺),概率為10%。所以,平均缺貨量=20×20%+40×10%=8(臺)。
每次訂貨的缺貨損失=8×100=800(元)
全年訂貨(24次)的缺貨損失=800×24=19200(元)
保險儲備的儲存成本=0×440=0(元)
缺貨損失+保險儲備的儲存成本=19200(元)
當再訂貨點為220臺(UP保險儲備量為20臺)時:
平均缺貨量=20×10%=2(臺)
【思路點撥】交貨期內的需求量大于220臺時會發生缺貨,只有-種可能,缺貨240-220=20(臺),概率為10%。所以,平均缺貨量=20×10%=2(臺)。
每次訂貨的缺貨損失=2×100=200(元)
全年訂貨(24次)的缺貨損失=200X24=4800(元)
保險儲備的儲存成本=20×440=8800(元)
缺貨損失+保險儲備的儲存成本=13600(元)
當再訂貨點為240臺(即保險儲備量為40臺)時:
不會發生缺貨,缺貨損失=0(元)
保險儲備的儲存成本=40×440=17600(元)
缺貨損失+保險儲備的儲存成本=17600(元)
由于保險儲備量為20臺時,(缺貨損失+保險儲備的儲存成本)的數值最小,所以,合理的保險儲備量為20臺,再訂貨點=200+20=220(臺)。
(4)與儲備存貨相關的總成本
=固定訂貨成本+變動訂貨成本+購置成本+固定儲存成本+變動儲存成本+缺貨損失
=100000+24×2200+7200×3000+(3000×12+60000)+1/2×(300—300/100×20)×440+20×440+4800
=21915200(元)
=2191.52(萬元)
233網校編輯推薦:
熱點推薦:2014年中級會計職稱網校課程全科VIP班 點擊免費試聽>>
包含: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財務管理:(精講+沖刺+習題+考點預測+真題解析+模考押題2套)不過2015年免費重學
贈送:課后習題+章節練習+課件下載+在線模考+講師答疑
報名咨詢:4000-80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