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計算題:
1.20×9年1月1日,甲公司從外單位購得一項新專利技術用于產品生產,支付價款75 000 000元,款項已支付,該項專利技術法律保護期間為15年,公司預計運用該專利生產的產品在未來10年內會為公司帶來經濟利益,假定這項無形資產的凈殘值均為零,并按年采用直線法攤銷。
本例中,甲公司外購的專利技術的預計使用期限(10年)短于法律保護期間(15年),則應當按照企業預期使用期限確定期使用壽命,同時這也就表明該項專利技術是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且該項無形資產用于產品生產,因此,應當將其攤銷金額計入相關產品的成本。
【正確答案】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1)取得無形資產時
借:無形資產——專利權 75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75 000 000
(2)按年攤銷時
借:制造費用——專利權攤銷 7 500 000
貸:累計攤銷 7 500 000
2×11年1月1日,就上述專利技術,第三方向甲公司承諾在3年內以其最初取得時公允價值的60%購買該專利技術,從公司管理層目前的持有計劃來看,準備在3年內將其出售給第三方,為此,甲公司應當在2×11年變更該項專利技術的估計使用壽命為3年,變更凈殘值為45 000 000元(75 000 000×60%),并按會計估計變更進行處理。
2×11年該項無形資產的攤銷金額為5 000 000元,即( 75 000 000-7 500 000×2-45 000 000)/3
甲公司2×11年對該項專利技術按年攤銷的賬務處理為:
借:制造費用——專利權攤銷 5 000 000
貸:累計攤銷 5 000 000
2甲公司有關無形資產的業務如下:
(1)甲公司2008年初開始自行研究開發一項無形資產,在研究開發過程中發生人工工資900萬元,以及其他費用700萬元,共計1 600萬元,其中,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為1 200萬元;2008年10月無形資產獲得成功,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2)甲公司根據可獲得的相關信息判斷,無法可靠預計這一非專利技術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期限。
(3)2008年12月31日,經減值測試,預計該項無形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為1 000萬元。
(4)2009年末,經減值測試,預計該項無形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為800萬元。同時有證據表明其使用壽命是有限的,預計尚可使用5年。
(5)2010年末,由于新技術發展迅速,該無形資產出現減值跡象,經減值測試,預計其可收回金額為540萬元,預計使用壽命和攤銷方法不變。
(6)2012年末,該項無形資產的相關產品已沒有市場,該無形資產預期不能再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要求:
(1)編制甲公司2008年度的有關會計分錄;
(2)編制甲公司2009年度的有關會計分錄;
(3)編制甲公司2010年度的有關會計分錄;
(4)編制甲公司2012年度的有關會計分錄。
(分錄數據以萬元為單位,假定不考慮相關稅費。)
【正確答案】
(1)2008年度:
借: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400
——資本化支出 1 200
貸:應付職工薪酬 900
銀行存款 700
借:管理費用 400
貸: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400
借:無形資產 1 200
貸: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1 200
資產的賬面價值為1 20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1 000萬元,賬面價值高于可收回金額,所以應該計提減值準備,金額=1 200-1 000=200(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200
貸: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200
(2)2009年度:
2009年12月31日應計提的減值準備=1 000-800=200(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200
貸: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200
(3)2010年度:
2010年度的攤銷額=800/5=160(萬元)
2010年12月31日應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800-160)-540=100(萬元)
借:管理費用 160
貸:累計攤銷 160
借:資產減值損失 100
貸: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100
(4)2012年度:
借:管理費用 135
貸:累計攤銷 135
借:累計攤銷 430(160+135×2)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500(400+100)
營業外支出 270
貸:無形資產 1 200
編輯推薦:
2010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中級會計實務單選精題及答案解析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