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某企業自行建造管理用房屋一間,購入所需的各種物資100 000元,支付增值稅17 000元,已全部用于建造固定資產。另外還領用本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一批,實際成本2 000元,售價2 500元,支付工程人員工資20 000元,提取工程人員的福利費2 800元,支付其他費用3 755元。該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則該房屋的實際造價為( )元。
A.145 980
B.145 895
C.145 555
D.143 09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房屋的實際造價=100 000+17 000+2 000+2 500×17%+20 000+2 800+3 755=145 980(元)。
2.甲公司的某項固定資產原價為1 000萬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使用壽命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0,在第5年年初企業對該項固定資產進行更新改造,并對某一主要部件進行更換,發生支出合計500萬元,符合準則規定的固定資產確認條件,被更換的部件的原價為300萬元。甲公司更換主要部件后的固定資產原價為( )萬元。
A.1 100
B.920
C.800
D.70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將發生的固定資產后續支出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應當終止確認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甲公司更換主要部件后的固定資產原價=1 000-1 000/10×4+500-(300-300/10×4)=920(萬元);
或=(1 000-300)-(1 000-300)/10×4+500=920(萬元)。
3.A公司2008年3月初向大眾公司購入設備一臺,實際支付買價50萬元,增值稅8.5萬元,支付運雜費1.5萬元,途中保險費5萬元。該設備估計可使用4年,無殘值。該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采用年數總和法。由于操作不當,該設備于2008年年末報廢,責成有關人員賠償2萬元,收回變價收入1萬元,則該設備的報廢凈損失( )萬元。
A.36
B.39
C.42.5
D.45.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原入賬價值=50+8.5+1.5+5=65(萬元);已提折舊=65×4/10×9/12=19.5(萬元);
報廢凈損失=65-19.5-2-1=42.5(萬元)。
4.某設備的賬面原價為50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4年,預計凈殘值為4%,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該設備在第3年應計提的折舊額為( )元。
A.5 250
B.6 000
C.6 250
D.9 000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折舊額的計算:
第1年:50 000×2/4=25 000(元);
第2年:(50 000-25 000)×2/4=12 500(元);
第3年:(50 000-25 000-12 500-50 000×4%)/2=5 250(元)。
5.2008年9月9日,方仁公司對經營租入的某固定資產進行改良。2008年9月28日,改良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發生資本化支出28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310萬元;假設不考慮其他事項,發生的支出在兩年內攤銷,2008年度,方仁公司長期待攤費用的余額和計入到損益的金額分別為( )萬元。
A.245, 46.7
B.245, 35
C.310, 38.75
D.310, 77.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2008年度,方仁公司應計入損益的金額為(280/2)×3/12=3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