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適用的所得稅稅率25%;假定不考慮除增值稅和所得稅以外的其他相關稅費。商品銷售價格中均不含增值稅額;商品銷售成本按發生的經濟業務逐項結轉。銷售商品及提供勞務均為主營業務。資產銷售均為正常的商業交易,采用公允的交易價格結算。除特別指明外,所售資產均未計提減值準備。
甲公司2008年12月發生的經濟業務及相關資料如下:
(1)12月5日,收到B公司來函,要求對當年11月10日所購商品在銷售價格上給予10%的折讓(甲公司在該批商品售出時,已確認銷售收入200萬元,但款項尚未收取)。經查核,該批商品存在外觀質量問題。甲公司同意了B公司提出的折讓要求。當日,收到B公司交來的稅務機關開具的索取折讓證明單,并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
(2)12月1日,向A公司銷售應稅消費品一批,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銷售價格為1 200萬元,增值稅稅率為17%,消費稅稅率為10%。提貨單和增值稅專用發票已交A公司,款項尚未收取。為及時收回貨款,給予A公司的現金折扣條件如下:2/10,1/20,n/30(假定計算現金折扣時不考慮增值稅)。該批商品的實際成本為800萬元。
(3)12月12日,與C公司簽訂項專利技術使用權轉讓合同。合同規定,C公司有償使用甲公司的該項專利技術,使用期為3年,一次性支付使用費300萬元;甲公司在合同簽訂日提供該專利技術資料,不提供后續服務。與該項交易有關的手續已辦妥,從C公司收取的使用費已存入銀行。
(4)12月9日,收到A公司支付的貨款,并存入銀行。
(5)12月20日,與F公司簽訂協議,采用收取手續費方式委托其代銷商品一批。該批商品的協議價為800萬元(不含增值稅額),實際成本為640萬元,F公司按銷售額的10%收取手續費。商品已運往F公司。12月31日,收到F公司開來的代銷清單,列明已售出該批商品的75%,款項尚未收到。
(6)12月15日與D公司簽訂一項為其安裝設備的合同。合同規定,該設備安裝期限為4個月,合同總價款為400萬元。合同簽訂日預收價款100萬元,至12月31日,已實際發生安裝費用40萬元(均為安裝人員工資),預計還將發生安裝費用160萬元。甲公司按實際發生的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確定安裝勞務的完工程度。假定該合同的結果能夠可靠地估計。
(7)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期初賬面價值為170萬元,12月24日,轉讓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轉讓收入240萬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賬面余額為170萬元(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的余額為130萬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的余額為40萬元)。
(8)12月22日,銷售材料一批,價款為120萬元,該材料發出成本為i00萬元。款項已收入銀行。
(9)計提存貨跌價準備60萬元。
(10)12月31日,甲公司持有的一項交易性金融資產賬面價值為400萬元,公允價值為480萬元。
(11)除上經濟業務外,登記本月發生的其他經濟業務形成的有關賬戶發生額如下:
賬戶名稱 |
借方發生額(萬元) | 貸方發生額(萬元) |
其他業務成本 | 80 | |
銷售費用 | 40 | |
管理費用 | 70 | |
財務費用 | 20 | |
營業收入 | 60 | |
營業外支出 | lOO |
(12)12月31日,假定甲公司相關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資料如下表:
39、甲公司為上市公司,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2007年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自2008年1月1日起改為25%,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甲公司2008年有關資料如下: (1)2008年11月30日,該公司有關賬戶余額如下: “應收賬款”賬戶3 800 000元;“壞賬準備”賬戶106 500元。“庫存商品”賬戶3 500 000元,其中:甲商品1 000 000元、乙商品500 000元、丁商品(大型設備)2 000 000元;“存貨跌價準備”賬戶350 000元,其中:甲商品200 000元、乙商品150 000元;無其他存貨。“交易性金融資產”賬戶158 460元,其中:股票A23 560元、股票856 000元、股票C78 900元。“長期股權投資——M公司”3 000 000元,無其他長期股權投資。“遞延所得稅資產”賬戶和“遞延所得稅負債”賬戶的余額分別為23 750元和275元(均按25%的稅率計算且與年初余額相等)。 (2)2008年1月至11月,該公司有關賬戶發生額如下: “主營業務收入”賬戶2 560 000元;“主營業務成本”賬戶2 100 000元;“營業稅金及附加”賬戶135 000元;“銷售費用”賬戶46 000元;“管理費用”賬戶365 600元;“財務費用”賬戶20 000元;“營業外收入”賬戶5 000元;“營業外支出”賬戶15 600元(沒有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 (3)2008年12月份,該公司發生的商品購銷業務如下: ①向S公司購進丙商品一批,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款為2 000 000元,增值稅額為340 000元。商品已經驗收入庫,款項尚未支付。 ②向T公司銷售一批丙商品,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發票上注明的價款為1 000 000元,增值稅額為170 000元。商品已經發出,款項尚未收到。銷售丙商品的成本800 000元。 ③向w公司銷售一批甲商品,其銷售量為上月末甲商品的50%,售價為600 000元,增值稅為102 000元。商品已經發出,款項也已收存銀行。該公司本月沒有新購進的甲商品。 ④向N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銷售全部丁商品,協議約定的銷售總價為2 400 000萬元,從銷售當日起在4年內于每年初分期平均收款。如果不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則丁商品的銷售總價為2 300 000萬元。假定此項業務不考慮增值稅及其他相關稅費。 (4)其他資料如下: ①該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采用公允價值計量。2008年12月31日,其所持有的股票A、B、C的公允價值分別為22 000元、43 000元、75 800元。該公司本月沒有發生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置業務。 ②該公司采用應收款項余額百分比法計提壞賬準備。鑒于2008年應收賬款發生壞賬的可能性有所增加,決定自本年起將壞賬準備的計提比例由原來的3%提高到5%。 ③該公司存貨期末計價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計量。2008年12月31日,各項存貨的預計可變現凈值分別為:甲商品500 000元、乙商品400 000元、丙商品1 050 000元。 ④該公司對M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2008年12月31日,得知M公司財務狀況嚴重惡化,并已于當年12月25日進入清算程序。該公司預計此項投資的可收回金額為2 600 000元,本月沒有發生長期股權投資處置業務。M公司2008年未向投資者宣告發放利潤。 ⑤2008年12月31日,該公司收到政府補助3 800 000元,其中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為1 800 000元(按規定需計入營業外收入),用于補償企業上年已發生的相關費用和損失;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為2 000 000元,相關資產的使用壽命為10年(按規定應計人遞延收益,于使用壽命內分期確認)。 ⑥該公司2008年末累計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2 000元、可抵扣暫時性差異938 210元。除本題所給資料以外,其他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均與其計稅基礎相等。 ⑦該公司2008年按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2 614 270元。 ⑧除上述業務或事項外,該公司2008年12月份還發生管理費用20 000元,財務費用3 500元,銷售費用9 000元,均已登記人賬。 要求: (1)編制該公司2008年12月份與商品購銷業務有關的會計分錄。 (2)計算該公司2008年末應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并編制相應會計分錄。 (3)編制2008年末與交易性金融資產有關的會計分錄。 (4)編制與2008年政府補助有關的會計分錄。 (5)編制與2008年所得稅有關的會計分錄。 (6)計算2008年12月31日有關總分類賬戶的余額(會額單位:元).并填入下表。 ⑦該公司2008年按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2 614 270元。 ⑧除上述業務或事項外,該公司2008年12月份還發生管理費用20 000元,財務費用3 500元,銷售費用9 000元,均已登記人賬。 要求: (1)編制該公司2008年12月份與商品購銷業務有關的會計分錄。 (2)計算該公司2008年末應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并編制相應會計分錄。 (3)編制2008年末與交易性金融資產有關的會計分錄。 (4)編制與2008年政府補助有關的會計分錄。 (5)編制與2008年所得稅有關的會計分錄。 (6)計算2008年12月31日有關總分類賬戶的余額(會額單位:元).并填入下表。 ![]() (7)按照如下格式填列該公司2008年度利潤表。 利 潤 表 編制單位: 2008年 單位:元 ![]() 相關閱讀
最近直播往期直播
![]() 下載APP看直播 學習資料社區答疑 熱點專題
下載233網校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