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 D
【解析】 經營期間因固定資產清理發生的凈損失,應計入營業外支出。
2、【答案】A
【解析】實際收到的價款=20000×(1-10%)×1.17×(1-2%)=20638.8(元)。
3、【答案】D
【解析】2004年度對該項建造合同確認的收入=12000×(3000/10000)×100%=3600
4、【答案】C
【解析】勞務完成程度=160÷350=45.71%,按正常情況可確認收入=500×45.71%=228.55萬元;但因客戶發生財務危機,只能收回成本150萬元,因此只能確認收入150萬元。
5、【答案】A
【解析】固定資產減值損失列入“資產減值損失”,歸入營業利潤范疇;固定資產清理損益、無形資產所有權的轉讓損益均列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政府補貼最終要轉入“營業外收入”,這三項均不屬于營業利潤范疇。
6、【答案】A
【解析】如果安裝費是商品銷售收入的一部分,公司應與所銷售的商品同時確認收入。
7、【答案】B
【解析】本期正常銷售A產品對非關聯方銷售的比例為25%(500件÷2000件),因此應按對非關聯方銷售的加權平均價格作為對關聯方之間同類交易的計量基礎,并將按此價格確定的金額確認為收入;
關聯交易部分應確認的收入總額=1500×0.9=1350(萬元);
非關聯方交易部分應確認的收入總額=500×0.9=450(萬元);
故甲公司本期銷售A產品應確認的收入總額為1800萬元。
8、【答案】A
【解析】根據財政部的相關問題解答,應計入資本公積。 這樣規定,可以防止上市利用關聯交易操縱利潤。
9、【答案】A
【解析】如商品的售價內包括可區分的在售后一定期限內的服務費,企業應在商品銷售實現時,按售價扣除該項服務費后的余額確認銷售商品收入。服務費遞延至提供服務的期間內確認為收入。
10、【答案】C
【解析】120-10=110萬元,應確認一次性轉讓使用權收入和當年服務費收入。
11、【答案】B
【解析】由于合同的總收入是在完工成本的基礎加成一定比例的毛利來計算的,這種計價模式對于承包商來講,可以保證實現盈余,而發包方則會因此而承擔施工期間的風險和損失。
12、【答案】D
【解析】如果能夠估計退貨概率,則不會退貨的部分應在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而可能退貨部分則需在退貨期滿時確認收入。
13、【答案】D
【解析】這樣的處理體現了權責發生制。
14、【答案】C
【解析】對于提供后續服務的專利使用費收入,應當在服務期內平均分攤收入,本題中的專利使用費總收入為120萬元,服務期為6年,則每年的服務費收入=120÷6=20(萬元),至于稅費也應比照此標準分攤計入“其他業務支出”,而不能直接沖抵“其他業務收入”。
15、【答案】C
【解析】只要是委托代銷方式,委托方均以代銷清單收到日作為收入確認時點。
16、【答案】C
【解析】無論采用視同買斷的代銷方式還是采用收取手續費方式,委托方的收入確認時點均為收到代銷清單時。
17、【答案】C
【解析】如果報告期內銷售的商品在資產負債表日后期間發生了退貨,應作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處理,即調整報告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
18、【答案】D
【解析】這里所提及的安裝檢驗必須是銷售合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不重要的安裝檢驗不影響收入的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