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
【解析】售后回購行為的實質是以商品作抵押,融得一筆資金的使用權。
2、【答案】×。
【解析】沖減本年度的收入、成本與稅金等。
3、【答案】√
【解析】對于附有銷售退回條件的商品銷售,如果企業不能合理地確定退化的可能性,銷售是不能確認收入。
4、【答案】√
5、【答案】 ×
【解析】 企業用盈余公積彌補虧損,只會引起所有者權益的內部結構調整,不會導致留存收益減少。
6、【答案】×
【解析】企業向關聯方銷售商品形成的應收賬款不得全額計提壞賬準備。
7、【答案】×
【解析】承租方在售后租回業務中產生的收益不能在其發生時確認為當期收益,因為售后租回實質上是一項融資行為。
8、【答案】√
【解析】在以舊換新銷售方式下,不能以舊商品的購買價去沖抵新商品的銷售價,必須將二者分開核算。
9、【答案】×
【解析】既要按規定進行帳務處理,又要在會計報表附注中“充分”披露。
10、【答案】×
【解析】在售后租回交易中,企業不確認銷售收入。如果售后租回形成一項融資租賃,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單獨設置“遞延收益”科目核算,并按該項租賃資產的折舊進度進行分攤,作為折舊費用的調整。如果售后租回形成一項經營租賃,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之間差額也通過“遞延收益”科目核算,并在租賃期內按照租金支付比例分攤,作為租金費用的調整。
11、【答案】×
【解析】如果無法可靠估計交易的結果,應以實際發生的成本作當期的支出,以能夠獲取的補償作當期收入,此二者并不一定相等。
12、【答案】×
【解析】在預收貨款銷售方式下,應以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實現。
13、【答案】√
【解析】不符合商品銷售收入的確認條件但已發出的商品應當在“發出商品”中核算,依然作為企業的一項存貨反映。
14、【答案】×
【解析】新準則規定,在分期收款銷售方式下,應在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并以未來應收款的折現值作為收入的入賬金額。
15、【答案】×
【解析】對于提供后期服務的使用費收入,應當在實際服務發生期確認收入,而不能在收到款項時一次確認收入。
16、【答案】√
【解析】當受托經營的企業出現虧損時,受托方不能確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