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全國中級經濟師考試
《中級工商管理》
? 紅色:重要考點,精準定位方向
? 綠色:易混易錯,消除知識盲區
? 藍色:記憶技巧,加速考點吸收
? 黑色:高頻常考,穩固勝利基石
考試資料由 233 網校整理提供(整理不易,請尊重版權)
免費訂閱考試消息提醒 中級經濟師題庫小程序 加學霸君進學習交流群
2025 年全國中級經濟師考試
《中級工商管理》
? 紅色:重要考點,精準定位方向
? 綠色:易混易錯,消除知識盲區
? 藍色:記憶技巧,加速考點吸收
? 黑色:高頻常考,穩固勝利基石
考試資料由 233 網校整理提供(整理不易,請尊重版權)
免費訂閱考試消息提醒 中級經濟師題庫小程序 加學霸君進學習交流群
2025 年《中級工商管理》四色筆記
第一章 企業戰略與經營決策
【考點 1】企業戰略的層次
企業總體戰略
以企業整體為研究對象,最高層次戰略、最高行動綱領。
(1)保持原有的業務組合與資源分配方式,進行穩定經營。
(2)進入新的經營領域,提升發展速度、經營范圍不斷擴大。
(3)抑制某些業務的發展,防范企業風險;對業務組合進行較大規模的變革,退出某些關鍵業
務,為發展新的業務領域重新配置資源等。
【戰略重點】確定公司業務范圍、經營領域。
企業業務戰略
又稱競爭戰略或事業部戰略,經營管理某一個特定的經營單位的戰略計劃,改進一個業務單位
在它所從事的行業中,或某一特定的細分市場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地位。
【戰略重點】獲得或提升業務、產品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
企業職能戰略
各個具體職能部門制定的戰略,如生產制造戰略、市場營銷戰略、財務管理戰略、人力資源管
理戰略、研究與開發戰略等。
【戰略重點】在特定的職能領域內所制定的實施戰略。
(1) 總戰略管全局:企業總體戰略是最高綱領,涉及企業整體發展方向,如進入新領域、資源配置等。
(2) 業務細分市場:企業業務戰略針對特定業務單位,重點是提升在細分市場的競爭地位。
(3) 職能聚焦職能:企業職能戰略聚焦于企業內部的職能領域(如生產、營銷、財務等),解決資源利用效率問題。
總戰略管全局,業務細分市場,職能聚焦職能。
讀題抓關鍵詞:
(1) 如果題目提到“進入新領域”“整體發展方向” “資源配置”等,對應總戰略。
(2) 如果提到“提升某業務在細分市場的競爭力” “針對特定業務單位”等,對應業務戰略。
(3) 如果提到“生產效率提升”、“營銷活動優化”、“財務資源配置”等,對應職能戰略。
【考點 2】企業戰略的控制
(1) 戰略控制四原則:確保目標、適度控制、適時控制、適應性原則。
原則 內容
確保目標原則 確保實現企業目標,通過執行戰略計劃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
適度控制原則
控制過程要嚴格但不缺乏彈性,切忌控制過度,控制的范圍、程度
和頻率要恰到好處。
適時控制原則 控制要掌握適當時機、選擇適當的契機進行戰略修正。
適應性原則
控制要能夠反映不同經營業務的性質與需要,應根據各部門的業務
范圍、工作特點等制定不同的監控標準和方式。
2025 年《中級工商管理》四色筆記
第一章 企業戰略與經營決策
【考點 1】企業戰略的層次
企業總體戰略
以企業整體為研究對象,最高層次戰略、最高行動綱領。
(1)保持原有的業務組合與資源分配方式,進行穩定經營。
(2)進入新的經營領域,提升發展速度、經營范圍不斷擴大。
(3)抑制某些業務的發展,防范企業風險;對業務組合進行較大規模的變革,退出某些關鍵業
務,為發展新的業務領域重新配置資源等。
【戰略重點】確定公司業務范圍、經營領域。
企業業務戰略
又稱競爭戰略或事業部戰略,經營管理某一個特定的經營單位的戰略計劃,改進一個業務單位
在它所從事的行業中,或某一特定的細分市場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地位。
【戰略重點】獲得或提升業務、產品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
企業職能戰略
各個具體職能部門制定的戰略,如生產制造戰略、市場營銷戰略、財務管理戰略、人力資源管
理戰略、研究與開發戰略等。
【戰略重點】在特定的職能領域內所制定的實施戰略。
(1) 總戰略管全局:企業總體戰略是最高綱領,涉及企業整體發展方向,如進入新領域、資源配置等。
(2) 業務細分市場:企業業務戰略針對特定業務單位,重點是提升在細分市場的競爭地位。
(3) 職能聚焦職能:企業職能戰略聚焦于企業內部的職能領域(如生產、營銷、財務等),解決資源利用效率問題。
總戰略管全局,業務細分市場,職能聚焦職能。
讀題抓關鍵詞:
(1) 如果題目提到“進入新領域”“整體發展方向” “資源配置”等,對應總戰略。
(2) 如果提到“提升某業務在細分市場的競爭力” “針對特定業務單位”等,對應業務戰略。
(3) 如果提到“生產效率提升”、“營銷活動優化”、“財務資源配置”等,對應職能戰略。
【考點 2】企業戰略的控制
(1) 戰略控制四原則:確保目標、適度控制、適時控制、適應性原則。
原則 內容
確保目標原則 確保實現企業目標,通過執行戰略計劃確保戰略目標的實現。
適度控制原則
控制過程要嚴格但不缺乏彈性,切忌控制過度,控制的范圍、程度
和頻率要恰到好處。
適時控制原則 控制要掌握適當時機、選擇適當的契機進行戰略修正。
適應性原則
控制要能夠反映不同經營業務的性質與需要,應根據各部門的業務
范圍、工作特點等制定不同的監控標準和方式。
(2) 戰略控制流程:
制定標準、衡量績效、審查結果、采取糾偏措施。
(3) 控制方法:
①杜邦分析(財務)
②平衡計分卡(四維度)
③利潤計劃輪盤(財務聯動)
【考點 3】企業戰略實施的模式
模式 內容
指揮型
1.高層管理者確定戰略,向戰略執行者宣布,安排推動執行。
2.高層管理者考慮如何制定一個最佳的戰略,但不考慮如何實施的問題。
變革型
1.高層管理者更加關注如何實施戰略,在高層管理者的主導下,企業將會采
取一系列變革舉措,保障戰略的落地。
2.十分重視運用組織結構、激勵手段和控制系統來促進戰略實施。
3.缺點:如果過分強調組織體系和結構,有可能失去戰略的
靈活性。適用范圍:環境確定性較大的企業。
合作型
1.把戰略實施的相關責任范圍擴大到企業其他層級管理者。
2.調動了其他層級管理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協調其他層級管理者承擔有關
戰略責任是該模型的工作重點,不足之處是可能會降低戰略的經濟合理性。
適用范圍:復雜而又缺少穩定性環境的企業。
文化型
1.力圖使企業所有員工都參與到企業戰略實施中,高層管理者擔任指導者的
角色。
2.通過灌輸一種適當的企業文化,使戰略得以實施。
3.局限性:企業的員工必須有較高的素質,要耗費較多的人力和時間,強烈
的企業文化可能會掩蓋企業中存在的某些問題。
增長型 1.企業的戰略是從基層單位自下而上形成的。
2.對高層管理者的要求很高,要能正確評判下層管理者的各種建議,淘
汰不恰當的方案。
1. 指揮型模式:
(1) 關鍵詞:高層制定、向下推動。
(2) 特點:高層管理者制定戰略,向下傳達并推動執行。
2.變革型模式:
(1) 關鍵詞:組織結構、保障落地。
(2) 特點:重視組織體系和結構,通過激勵手段和控制系統促進戰略實施。
3. 合作型模式:
(1) 關鍵詞:集體智慧、協調共識。
(2) 戰略控制流程:
制定標準、衡量績效、審查結果、采取糾偏措施。
(3) 控制方法:
①杜邦分析(財務)
②平衡計分卡(四維度)
③利潤計劃輪盤(財務聯動)
【考點 3】企業戰略實施的模式
模式 內容
指揮型
1.高層管理者確定戰略,向戰略執行者宣布,安排推動執行。
2.高層管理者考慮如何制定一個最佳的戰略,但不考慮如何實施的問題。
變革型
1.高層管理者更加關注如何實施戰略,在高層管理者的主導下,企業將會采
取一系列變革舉措,保障戰略的落地。
2.十分重視運用組織結構、激勵手段和控制系統來促進戰略實施。
3.缺點:如果過分強調組織體系和結構,有可能失去戰略的
靈活性。適用范圍:環境確定性較大的企業。
合作型
1.把戰略實施的相關責任范圍擴大到企業其他層級管理者。
2.調動了其他層級管理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協調其他層級管理者承擔有關
戰略責任是該模型的工作重點,不足之處是可能會降低戰略的經濟合理性。
適用范圍:復雜而又缺少穩定性環境的企業。
文化型
1.力圖使企業所有員工都參與到企業戰略實施中,高層管理者擔任指導者的
角色。
2.通過灌輸一種適當的企業文化,使戰略得以實施。
3.局限性:企業的員工必須有較高的素質,要耗費較多的人力和時間,強烈
的企業文化可能會掩蓋企業中存在的某些問題。
增長型 1.企業的戰略是從基層單位自下而上形成的。
2.對高層管理者的要求很高,要能正確評判下層管理者的各種建議,淘
汰不恰當的方案。
1. 指揮型模式:
(1) 關鍵詞:高層制定、向下推動。
(2) 特點:高層管理者制定戰略,向下傳達并推動執行。
2.變革型模式:
(1) 關鍵詞:組織結構、保障落地。
(2) 特點:重視組織體系和結構,通過激勵手段和控制系統促進戰略實施。
3. 合作型模式:
(1) 關鍵詞:集體智慧、協調共識。
(2) 特點:擴大責任范圍到其他層級管理者,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但可能降低經濟合理性。
4. 文化型模式:
(1) 關鍵詞:全員參與、文化引導。
(2) 特點:通過企業文化引導全員參與,但需要高素質員工,耗費人力和時間。
5. 增長型模式:
(1)關鍵詞:基層創意,自下而上。
(2)特點:企業的戰略是從基層單位自下而上形成的。
【考點 4】行業生命周期分析
項目 特征 策略
形成期 某一行業剛出現的階段。
企業規模小,產品和技術不成
熟。競爭壓力較小。
研究開發、工程技術
成長期 行業產品逐漸完善。
市場迅速擴大;企業銷售額和利潤迅速增長;行業規模擴大,競
爭日趨激烈,經營不善的企業已開始退出。
市場營銷、生產管理
成熟期 行業的市場已趨于飽和,銷售額已難以增長。
行業內部競爭異常激烈,企業間的合并、兼并大量出現,許多小企
業退出;行業從分散走向集中。
產品成本控制、市場營銷
衰退期
市場萎縮,行業規模縮小。
企業越來越少,競爭依然殘
酷。 “夕陽行業”。
延續或者消失
1.形成期:
(1) 關鍵詞:企業少、技術探索、競爭小。
(2) 特點:行業剛起步,企業忙于技術研發,競爭壓力較小。
2. 成長期:
(1) 關鍵詞:市場擴大、銷售額增長、競爭加劇、新企業進入。
(2) 特點:市場需求迅速增長,企業利潤增加,競爭日趨激烈,新企業不斷涌入。
3. 成熟期:
(1) 關鍵詞:市場飽和、銷售額穩定、競爭格局穩定。
(2) 特點:市場需求趨于飽和,銷售額增長緩慢甚至下降,行業內部競爭異常激烈,競爭格局相對穩定,企業數量
穩定或略有減少。
4. 衰退期:
(1) 關鍵詞:市場萎縮、企業減少、利潤下降。
(2) 特點:擴大責任范圍到其他層級管理者,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但可能降低經濟合理性。
4. 文化型模式:
(1) 關鍵詞:全員參與、文化引導。
(2) 特點:通過企業文化引導全員參與,但需要高素質員工,耗費人力和時間。
5. 增長型模式:
(1)關鍵詞:基層創意,自下而上。
(2)特點:企業的戰略是從基層單位自下而上形成的。
【考點 4】行業生命周期分析
項目 特征 策略
形成期 某一行業剛出現的階段。
企業規模小,產品和技術不成
熟。競爭壓力較小。
研究開發、工程技術
成長期 行業產品逐漸完善。
市場迅速擴大;企業銷售額和利潤迅速增長;行業規模擴大,競
爭日趨激烈,經營不善的企業已開始退出。
市場營銷、生產管理
成熟期 行業的市場已趨于飽和,銷售額已難以增長。
行業內部競爭異常激烈,企業間的合并、兼并大量出現,許多小企
業退出;行業從分散走向集中。
產品成本控制、市場營銷
衰退期
市場萎縮,行業規模縮小。
企業越來越少,競爭依然殘
酷。 “夕陽行業”。
延續或者消失
1.形成期:
(1) 關鍵詞:企業少、技術探索、競爭小。
(2) 特點:行業剛起步,企業忙于技術研發,競爭壓力較小。
2. 成長期:
(1) 關鍵詞:市場擴大、銷售額增長、競爭加劇、新企業進入。
(2) 特點:市場需求迅速增長,企業利潤增加,競爭日趨激烈,新企業不斷涌入。
3. 成熟期:
(1) 關鍵詞:市場飽和、銷售額穩定、競爭格局穩定。
(2) 特點:市場需求趨于飽和,銷售額增長緩慢甚至下降,行業內部競爭異常激烈,競爭格局相對穩定,企業數量
穩定或略有減少。
4. 衰退期:
(1) 關鍵詞:市場萎縮、企業減少、利潤下降。
(2) 特點:市場需求萎縮,企業數量減少,利潤下降,競爭雖然激烈,但企業數量總體減少。
易混淆點:
(1) 形成期:企業少、競爭小;
(2) 成長期:市場擴大、競爭加劇;
(3) 成熟期:市場飽和、競爭穩定;
(4) 衰退期:市場萎縮、企業減少。
【考點 5】行業競爭結構分析——“五力模型”
因素 內容
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影響威脅大小的因素:進入市場的障礙、市場潛力、現有企業的反應程度。
現有企業間的競爭 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常常表現在價格、廣告、產品介紹、售后服務等方面。
替代品的威脅 替代品價格越低、質量越好,用戶轉換成本越低,替代品的競爭壓力就越大。
購買者的談判能力
買方具有較強的談判能力的情形:
(1)購買供應者的大部分產品或服務。
(2)具有自主生產該產品的潛力(后向一體化)。
(3)有許多可供替代的供應者。
(4)轉向其他供應者的成本很低。
供應者的談判能力
供應者(賣方)具有較強談判能力的情形:
(1)供應者的行業由少數企業控制,而購買者很多。
(2)市場沒有替代品。
(3)購買者只購買供應者產品的一小部分。
(4)購買者的議價能力較弱。
五力模型核心是分析行業競爭強度,記住“現有競爭、潛在進入、替代品、供應者、購買者”五要素。
1. 現有競爭:市場集中度高,競爭激烈。
2. 潛在進入者:進入壁壘高,威脅低。
3. 替代品威脅:價格低、質量好、轉換成本低,威脅大。
4. 供應商談判能力:供應商數量少,談判能力強。
5. 購買者談判能力:購買規模大,談判能力強。
【考點 6】波士頓矩陣分析
業務增長率 市場占有率 采用戰略
明星區 較高 較高 加大投資,擴大優勢。
瘦狗區 較低 較低 清算戰略,轉向或者放棄戰略。
幼童區 較高 較低 轉變為明星產品,或不能轉變成明星產品,就采取放棄戰略。
(2) 特點:市場需求萎縮,企業數量減少,利潤下降,競爭雖然激烈,但企業數量總體減少。
易混淆點:
(1) 形成期:企業少、競爭小;
(2) 成長期:市場擴大、競爭加劇;
(3) 成熟期:市場飽和、競爭穩定;
(4) 衰退期:市場萎縮、企業減少。
【考點 5】行業競爭結構分析——“五力模型”
因素 內容
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影響威脅大小的因素:進入市場的障礙、市場潛力、現有企業的反應程度。
現有企業間的競爭 現有企業之間的競爭常常表現在價格、廣告、產品介紹、售后服務等方面。
替代品的威脅 替代品價格越低、質量越好,用戶轉換成本越低,替代品的競爭壓力就越大。
購買者的談判能力
買方具有較強的談判能力的情形:
(1)購買供應者的大部分產品或服務。
(2)具有自主生產該產品的潛力(后向一體化)。
(3)有許多可供替代的供應者。
(4)轉向其他供應者的成本很低。
供應者的談判能力
供應者(賣方)具有較強談判能力的情形:
(1)供應者的行業由少數企業控制,而購買者很多。
(2)市場沒有替代品。
(3)購買者只購買供應者產品的一小部分。
(4)購買者的議價能力較弱。
五力模型核心是分析行業競爭強度,記住“現有競爭、潛在進入、替代品、供應者、購買者”五要素。
1. 現有競爭:市場集中度高,競爭激烈。
2. 潛在進入者:進入壁壘高,威脅低。
3. 替代品威脅:價格低、質量好、轉換成本低,威脅大。
4. 供應商談判能力:供應商數量少,談判能力強。
5. 購買者談判能力:購買規模大,談判能力強。
【考點 6】波士頓矩陣分析
業務增長率 市場占有率 采用戰略
明星區 較高 較高 加大投資,擴大優勢。
瘦狗區 較低 較低 清算戰略,轉向或者放棄戰略。
幼童區 較高 較低 轉變為明星產品,或不能轉變成明星產品,就采取放棄戰略。
金牛區 較低 較高 穩定戰略,保持市場份額。
1.判斷維度:
(1) 市場增長率:高增長 vs. 低增長
(2) 相對市場份額:高份額 vs. 低份額
2.四象限特點:
(1) 明星區:高增長 + 高份額(需要大量投資以維持增長)
(2) 金牛區:低增長 + 高份額(穩定的利潤來源,投資需求少)
(3) 瘦狗區:低增長 + 低份額(通常需要放棄或縮減投資)
(4) 幼童區:高增長 + 低份額(需要決策是否加大投資)
波士頓矩陣四象限記憶口訣
“高高明星,低低瘦狗,高占金牛,低占幼童”。
①明星:高增長高份額,需要投資。
②金牛:低增長高份額,穩定利潤。
③瘦狗:低增長低份額,放棄或縮減。
④幼童:高增長低份額,決策投資。
【考點 7】企業戰略的類型
1. 基本競爭戰略:
(1) 成本領先:成本最低,規模效應、技術降成本。
(2) 差異化:產品獨特,滿足特殊需求。
(3) 集中戰略:專注特定市場,服務更有效。
2.企業總體戰略:
(1) 成長戰略:擴張、多元化、國際化。
(2) 穩定戰略:保持現狀,維持利潤。
(3) 緊縮戰略:收縮、轉向、放棄。
3.戰略聯盟:
(1) 產品聯盟:外包、聯合生產。
(2) 技術聯盟:共同研發。
(3) 營銷聯盟:共享渠道、品牌合作。
(4) 產業協調:上下游合作。
4.國際化戰略:
(1) 全球標準化:全球統一產品。
(2) 本土化:針對不同市場調整。
(3) 跨國戰略:低成本 + 本土化。
(4) 國際戰略:母國優勢轉移。
易混淆點:
1.成本領先 vs. 差異化:
金牛區 較低 較高 穩定戰略,保持市場份額。
1.判斷維度:
(1) 市場增長率:高增長 vs. 低增長
(2) 相對市場份額:高份額 vs. 低份額
2.四象限特點:
(1) 明星區:高增長 + 高份額(需要大量投資以維持增長)
(2) 金牛區:低增長 + 高份額(穩定的利潤來源,投資需求少)
(3) 瘦狗區:低增長 + 低份額(通常需要放棄或縮減投資)
(4) 幼童區:高增長 + 低份額(需要決策是否加大投資)
波士頓矩陣四象限記憶口訣
“高高明星,低低瘦狗,高占金牛,低占幼童”。
①明星:高增長高份額,需要投資。
②金牛:低增長高份額,穩定利潤。
③瘦狗:低增長低份額,放棄或縮減。
④幼童:高增長低份額,決策投資。
【考點 7】企業戰略的類型
1. 基本競爭戰略:
(1) 成本領先:成本最低,規模效應、技術降成本。
(2) 差異化:產品獨特,滿足特殊需求。
(3) 集中戰略:專注特定市場,服務更有效。
2.企業總體戰略:
(1) 成長戰略:擴張、多元化、國際化。
(2) 穩定戰略:保持現狀,維持利潤。
(3) 緊縮戰略:收縮、轉向、放棄。
3.戰略聯盟:
(1) 產品聯盟:外包、聯合生產。
(2) 技術聯盟:共同研發。
(3) 營銷聯盟:共享渠道、品牌合作。
(4) 產業協調:上下游合作。
4.國際化戰略:
(1) 全球標準化:全球統一產品。
(2) 本土化:針對不同市場調整。
(3) 跨國戰略:低成本 + 本土化。
(4) 國際戰略:母國優勢轉移。
易混淆點:
1.成本領先 vs. 差異化:
(1) 成本領先:關鍵詞“降低成本”“規模效應”“技術優勢”。
(2) 差異化:關鍵詞“獨特性”“滿足特殊需求”“品牌優勢”。
2.集中戰略:
關鍵詞“特定市場”“專注服務”“細分市場”。
3.戰略聯盟:
(1) 產品聯盟:關鍵詞“外包”“聯合生產”。
(2) 技術聯盟:關鍵詞“共同研發”“技術共享”。
(3) 營銷聯盟:關鍵詞“共享渠道”“品牌合作”。
(4) 產業協調:關鍵詞“上下游合作”“產業集群”。
4. 多元化戰略:
(1) 水平多元化:關鍵詞“同一領域”“產品線拓展”。
(2) 垂直多元化:關鍵詞“產業鏈上下游”。
(3) 同心多元化:關鍵詞“共享品牌”“共享技術”。
(4) 非相關多元化:關鍵詞“進入新行業”“不相關領域”。
5. 國際化戰略:
(1) 全球標準化:關鍵詞“全球統一”“降低成本”。
(2) 本土化:關鍵詞“針對不同市場”“滿足當地需求”。
(3) 跨國戰略:關鍵詞“低成本 + 本土化”。
(4) 國際戰略:關鍵詞“母國優勢”“技術轉移”。
【考點 8】企業經營決策
1.決策要素:
(1) 決策者:決策的主體,最關鍵要素。
(2) 決策目標:明確、可衡量、可實現、相關、有時限
(SMART 原則)。
(3) 決策方案:多個備選方案,供選擇和評估。
(4) 決策條件:決策環境,包括資源限制、內外部因素。
(5) 決策結果:方案實施后的效果和影響。
2.定性決策方法:
(1) 頭腦風暴法:
關鍵詞“專家討論”“自由思考”“創造性思維”。
(2) 德爾菲法:
關鍵詞“匿名函詢”“多輪反饋”“專家意見”。
(3) 名義小組技術:
關鍵詞“獨立思考”“背靠背”“投票決策”。
(4) 哥頓法:
關鍵詞“抽象主題”“局部討論”“引導決策”。
(1) 成本領先:關鍵詞“降低成本”“規模效應”“技術優勢”。
(2) 差異化:關鍵詞“獨特性”“滿足特殊需求”“品牌優勢”。
2.集中戰略:
關鍵詞“特定市場”“專注服務”“細分市場”。
3.戰略聯盟:
(1) 產品聯盟:關鍵詞“外包”“聯合生產”。
(2) 技術聯盟:關鍵詞“共同研發”“技術共享”。
(3) 營銷聯盟:關鍵詞“共享渠道”“品牌合作”。
(4) 產業協調:關鍵詞“上下游合作”“產業集群”。
4. 多元化戰略:
(1) 水平多元化:關鍵詞“同一領域”“產品線拓展”。
(2) 垂直多元化:關鍵詞“產業鏈上下游”。
(3) 同心多元化:關鍵詞“共享品牌”“共享技術”。
(4) 非相關多元化:關鍵詞“進入新行業”“不相關領域”。
5. 國際化戰略:
(1) 全球標準化:關鍵詞“全球統一”“降低成本”。
(2) 本土化:關鍵詞“針對不同市場”“滿足當地需求”。
(3) 跨國戰略:關鍵詞“低成本 + 本土化”。
(4) 國際戰略:關鍵詞“母國優勢”“技術轉移”。
【考點 8】企業經營決策
1.決策要素:
(1) 決策者:決策的主體,最關鍵要素。
(2) 決策目標:明確、可衡量、可實現、相關、有時限
(SMART 原則)。
(3) 決策方案:多個備選方案,供選擇和評估。
(4) 決策條件:決策環境,包括資源限制、內外部因素。
(5) 決策結果:方案實施后的效果和影響。
2.定性決策方法:
(1) 頭腦風暴法:
關鍵詞“專家討論”“自由思考”“創造性思維”。
(2) 德爾菲法:
關鍵詞“匿名函詢”“多輪反饋”“專家意見”。
(3) 名義小組技術:
關鍵詞“獨立思考”“背靠背”“投票決策”。
(4) 哥頓法:
關鍵詞“抽象主題”“局部討論”“引導決策”。
3.定量決策方法:
(1) 線性規劃法:
關鍵詞“資源限制”“線性函數”“最優解”。
(2) 盈虧平衡點法:
關鍵詞“固定成本”“可變成本”“保本點”。
(3) 期望損益決策法:
關鍵詞“概率計算”“期望值”“風險型決策”。
(4) 決策樹分析法:
關鍵詞“樹狀圖”“期望損益”“復雜問題”。
4.不確定型決策方法:
(1) 樂觀原則:
關鍵詞“大中取大”“最大期望值”。
(2) 悲觀原則:
關鍵詞“小中取大”“最小期望值”。
(3) 折中原則:
關鍵詞“加權平均”“樂觀系數”。
(4) 后悔值原則:
關鍵詞“后悔值矩陣”“最小后悔值”。
(5) 等概率原則:
關鍵詞“平均概率”“平均期望值”。
易混淆點:
決策要素:
決策者、目標、方案、條件、結果。
定性決策靠智慧:
頭腦風暴、德爾菲、名義小組、哥頓法。
定量決策靠模型:
線性規劃、盈虧平衡、期望損益、決策樹。
【考點 9】商業模式分析
價值分析 (1)價值主張:主要描繪企業為特定細分客戶創造價值的系列產品或服務。
(2)客戶細分:主要描繪企業要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客戶群。
(3)渠道通路:主要描繪企業是如何溝通、接觸目標客戶而傳遞其價值主
張。
(4)客戶關系:主要描繪企業與特定客戶細分群體建立的關系類型。
基礎設施分析 (5)核心資源:主要描繪讓商業模式有效運轉所必需的最重要的資源。
(6)關鍵業務:主要描繪為了確保其商業模式可行,企業必須從事的最重
要的業務。
查看全文,請先下載后再閱讀
*本資料內容來自233網校,僅供學習使用,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
免費領精品資料
掌握考情信息
知曉資料更新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