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為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與財政職能》,共有五節,五個知識點,下面是本章的考點歸納,請大家重點復習
考點一:公共物品的定義及其融資與生產
1、公共物品的特征及需求顯示
公共物品美國經濟學家保羅·薩廖爾森 | 非競爭性(主要特征) | 增加一個人消費的邊際供給成本為零;這一特征強調了集體提供公共物品的潛在收益 |
非排他性 | 指出了通過市場機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潛在困難 | |
需求顯示 | 私人物品:自愿、市場交易實現 | |
公共物品:強制性、政治交易實現 |
2、公共物品的融資與生產
公共物品的融資 | 政府融資(強制融資) | 1.政府應作為公共物品供給的資金提供者,以強制稅收的形式為公共物品融資 |
私人融資(自愿融資) | 1.適用:公共物品的受益結構和成本分擔都比較清晰的小規模集體或者提供者同時也是該公共物品的主要受益者 | |
聯合融資 | 常見的手段是政府以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私人機構提供公共物品 | |
公共物品的生產 | 政府生產;合同外包(私有化) |
3、公共物品供給的制度結構
該制度結構涉及以下四方面內容:
①公共物品供給的決策制度:何種物品應當被公共地而不是私人地提供?提供多少?決策問題是公共物品供給制度結構的核心。 現代社會中,公共物品的決策權最終應屬于每一位社會成員或經其同意的代議機構。
②公共物品供給的融資制度:由誰為公共物品付費?以何種方式付費?
③公共物品供給的生產制度:由誰負責公共物品的生產或公共服務的遞送?以何種方式生產與遞送?
④公共物品的受益分配制度:誰將成為公共物品供給的最終受益者?受益的規模和結構狀況如何?
考點二:市場與政府的經濟活動范圍
經濟活動主體 | 1.政府: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地位,可以通過法律、行政和經濟等手段干預市場 |
政府經濟活動范圍 | 1.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務 |
考點三:財政的基本職能
財政基本職能 | 關注的知識點 |
資源配置職能 | 1.范圍:市場失靈而社會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務的領域 |
收入分配職能 | 機制手段: |
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 | 1.目標: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 |
考點四:公共選擇與政府失靈
1、公共選擇理論
含義 | 關于“政府失靈”的理論,它分析的是政治場景和公共選擇中的個人(包括投票人、政治家、官僚)行為 | |
產生 | 產生于 20 世紀 40--50 年代的美國 | |
代表人物 | 詹姆斯·布坎南、戈登·塔洛克等 | |
理論基石 | 個人主義方法論 | 人們只能通過對個人及其行為的理解來理解社會 |
經濟人假設 | 經濟人假設 | 政治場景中的個人都是自利、理性和效用最大化者,以謀求自我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公眾利益最大化 |
作為一種交易的政治過程 | 和市場過程一樣,政治過程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個人之間的交易網絡 |
2、政府失靈的表現形式
①選民“理性的無知”與“理性的非理性”
②政治家(政黨)選票極大化
③投票循環
④官僚體系無效率
⑤利益集團與尋租
考點五: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1、建立完整、規范、透明、有效的現代政府預算管理制度:是現代財政制度的基礎;
2、立有利于科學發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的稅收制度體系;
3、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完善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進一步理順收入劃分。
中央稅 | 收入周期性波動較大、具有較強再分配作用,稅基分布不均衡、稅基流動性較大、易轉嫁 |
地方稅或地方分成比例多一些 | 具有明顯受益性、區域性特征、對宏觀經濟運行不產生直接影響 |
1、現代預算管理制度的核心內容不包括( )。
A. 預算編制科學完整
B.預算執行規范有效
C. 預算監督公開透明
D.預算評價可行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