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貨膨脹的成因:理論分析
雖然不同時期發生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不同的。但從總量上講,導致通貨膨脹的壓力主要是來自需求方面和供給方面。
(一)需求拉上
當經濟中需求的擴張超出總供給的增長時,即“太多的貨幣追求太少的商品”,過度需求就會拉動價格總水平持續上漲,從而引起通貨膨脹。
【例題?2011單選題】 “太多的貨幣追求太少的商品”,從而導致一般物價水平上漲,這種情形屬于( )通貨膨脹。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進型(環球網校2016經濟師《中級金融》輔導: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C.結構型
D.隱蔽型
【答案】A
(二)成本推進
進入20世紀70年代后,西方發達國家普遍經歷了高失業和高通貨膨脹并存的“滯脹”局面。
該理論認為,通貨膨脹的根源并非總需求過度,而是由于總供給方面生產成本上升所引起。
經濟學家們還進一步分析了促使產品成本上升的原因:(1)在現代經濟中有組織的工會對工資成本具有操縱能力。 即“工資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2)壟斷性大公司也具有對價格的操縱能力,是提高價格水平的重要力量。即“利潤推進型通貨膨脹”。(3)匯率變動引起進出口產品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石油危機、資源枯竭、環境保護政策不當等造成的成本上升。
【例題1?2011單選題】石油危機、資源枯竭等造成原材料、能源價格上升,從而導致一般物價水平上漲,這種情形屬于( )通貨膨脹。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進型
C.結構型
D.隱蔽型
【答案】B
【例題2?2011多選題】下列情形中,可能會導致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的是( )。
A.壟斷性大公司為獲取壟斷利潤人為提高產品價格
B.勞動力和生產要素不能根據社會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及時發生轉移
C.有組織的工會迫使工資的增長率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
D.資源在各部門之間的配置嚴重失衡
E.匯率變動引起原材料成本上升
【答案】ACE
(三)供求混合作用
(四)經濟結構變化
某些產業/部門在需求或成本方面發生變動時,會通過部門間的相互看齊過程而影響到其他部門,從而導致一般物價水平的上升。
具體情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需求轉移:需求增加的行業,價格和工資上漲;需求減少的行業,由于價格和工資的剛性,導致物價總體上升。
2.部門差異:①高勞動生產率部門工資上漲導致低勞動生產率部門工資上漲,從而導致物價總體上升。②“瓶頸”部門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引起其他部門、乃至總體物價上漲。
3.國際因素(北歐型通貨膨脹):世界通脹通過一系列機制首先傳遞到實行開放經濟小國的開放經濟部門,進而帶動不開放經濟部門,最后導致價格總體水平上升。
【例題?2011單選題】由國際因素引起的通貨膨脹也叫北歐型通貨膨脹,是由北歐學派提出的,其適用于( )。
A.開放經濟的小國
B.開放經濟的大國
C.封閉經濟的小國
D.封閉經濟的大國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北歐型通貨膨脹的相關知識。由國際因素引起的通貨膨脹也叫北歐型通貨膨脹,是由北歐學派提出的,它以實行開放經濟的小國為研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