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推薦:2010年中級經濟師考試農業專業知識與實務課堂筆記匯總
第四節:農業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提出
1972 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宣言》
1991 荷蘭丹波《關于可持續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丹波宣言和行動綱領》,《登博斯宣言》
1992 巴西“環境發展大會”
1994年《21世紀議程》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登博斯宣言》
1.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定義
“可持續農業是指采用某種使用和維護自然資源基礎的方式,并進行技術變革和體制性改革,以確保當代人類及其后代對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的農業?!?BR>2.代際的公平
3.兼顧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4.外部環境與技術創新相結合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特征
生態可持續性
社會可持續性。社會可持續性一般都有平等的含義,包括代際平等和代內平等。
經濟的可持續性
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
1.農業資源銳減;
2.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3.農業發展后勁不足;
4.農村勞動力素質普遍較低。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積極增加糧食生產
促進農村綜合發展
合理利用和保護農業資源
1994年提出《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的環境與發展白皮書》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模式
1. 發達國家的主要模式;
2. 我國的主要模式及現狀。
我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嚴重問題
土地 18億畝
1994年,我國《中國21世紀議程》提出了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更多相關信息:考試大經濟師考試論壇 經濟師考試在線中心 經濟師網校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