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股息與紅利的來源
股息與紅利的發放方式
除權與除息
送紅股的利弊
配股的利弊
股息紅利與投資回報
業績增長與投資回報
主要內容:
股息與紅利的來源
股息是股東定期按一定的比率從上市公司分取的盈利,紅利則是在上市公司分派股息之后按持股比例向股東分配的剩余利潤。獲取股息和紅利,是股民投資于上市公司的基本目的,也是股民的基本經濟權利。
股息與紅利的發放方式
股息紅利作為股東的投資收益,是以股份為單位計算的貨幣金額,如每股多少元。但在上市公司實施具體分派時,其形式可以有四種:這就是現金股利、財產股利、負債股利和股票股利等。
除權與除息
上市公司發放股息紅利的形式雖然有四種,但滬深股市的上市公司進行利潤分配一般只采用股票紅利和現金紅利兩種,即統稱所說的送紅股和派現金。當上市公司向股東分派股息時,就要對股票進行除息;當上市公司向股東送紅股時,就要對股票進行除權。
因為在開盤前擁有股票是含權的,而收盤后的次日其交易的股票將不再參加利潤分配,所以除權除息價實際上時將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予以變換。這樣,除息價就是登記日收盤價減去每股股票應分得的現金紅利,其公式為:
除息價=登記日的收盤價-每股股票應分得權利
對于除權,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格除去所含有的股權,就是除權報價。其計算公式為:
股權價=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1+每股送股率)
若股票在分紅時即有現金紅利又有紅股,則除權除息價為:
除權價=(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每股應分的現金紅利+配股率×配股價)÷(1+每股送股率+每股配股率)
送紅股的利弊
在上市公司分紅時,我國股民普遍都偏好送紅股。其實對上市公司來說,在給股東分紅時采取送紅股的方式,與完全不分紅、將利潤滾存至下一年度等方式并沒有什么區別。這幾種方式,都是把應分給股東的利潤留在企業作為下一年度發展生產所用的資金。它一方面增強了上市公司的經營實力,進一步擴大了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另一方面它不像現金分紅那樣需要拿出較大額度的現金來應付派息工作,因為企業一般留存的現金都是不太多的。
配股的利弊
1.配股不是分紅
2.配股與投資選擇
3.配股與投資風險
4.配股與資產流失
5.配股與市盈率
股息紅利與投資回報
獲取股息紅利,是股東投資于上市公司的基本目的,也是上市公司對股民的主要回報。但股息紅利不是上市公司給予股東的全部回報,而僅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從1995年滬深股市分紅情況來看,上市公司的分紅率(平均每股分紅派息額÷平均每股收益)一般約為70%,剩下的稅后利潤(總數的30%)都充實到了資本公積金中,成為企業的發展基金。所以西方股市分析中單純地只將股息紅利作為上市公司對股民的全部回報是片面的,只要是上市公司實現的利潤,它都對股東投資的回報,因為資本公資金的增加也就是股東權益的增加,它增強了上市公司的經營實力,為未來的經營奠定了基礎。
業績增長與投資回報
股民的回報來自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業績好,股民的回報就高;若上市公司經營不善,股民的回報就少,甚至沒有任何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