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率的風險結構
不同發行人發行的相同期限和票面利率的債券,其市場價格會不相同,從而計算出的債券收益率也不一樣,這種收益率的區別為利率的風險結構。
在經濟繁榮時,低等級債券與無風險債券的收益率差通常比較小,一旦衰退,信用利差會急劇擴大,導致低等級債券暴跌。
(二)利率的期限結構
1.期限結構與收益率曲線。
收益率曲線即不同期限的即期利率的組合所形成的曲線。債券的利率期限結構是指債券的到期收益率與到期期限之間的關系。
2.收益率曲線的基本類型
3.利率期限結構的理論
影響期限結構的3個因素:
(1)對未來利率變動方向的預期;
(2)債券預期收益中可能存在的流動性溢價;
(3)市場效率低下或者資金在長期和短期市場之間流動可能存在的障礙。
利率期限結構理論就是基于這三種因素分別建立起來的。
1.市場預期理論(無偏預期理論)
它認為,利率期限結構完全取決于對未來即期利率的市場預期。
長期債券是一組短期債券的理想替代物。
2.流動性偏好理論
流動性溢價是遠期利率和未來的預期即期利率之間的差額。債券的期限越長,流動性溢價越大。
利率曲線的形狀是由對未來利率的預期和延長償還期所必需的流動性溢價共同決定的。
預期利率變動對期限結構的影響。按照該理論,期限結構上升的情況要多于期限結構下降的情況。
3.市場分割理論
該理論認為,在貸款或融資活動進行時,貸款者和借款者并不能自由地在理論預期的基礎上將證券從一個償還期部分替換成另一個償還期部分。將市場分為:短期資金市場、長期資金市場。
總而言之,從這三種理論來看,期限結構的形成主要是由對未來利率變化方向的預期決定的,流動性溢價可起一定作用。有時,市場的不完善和資本流向市場的形式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