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跟老伴手里有了余錢,存銀行是選擇,既安全又方便,還能賺利息,多少年以來,這成了我們解決余錢最佳的一條途徑。前幾年我退休了,有退休金,有醫療保險,手里的余錢也漸漸多了,再加上如今投資渠道拓寬,如何讓手中的錢安全又能增值,成了我面對財富的一項新課題。
多方考察之后,我開始重點分析基金這個投資方式。我了解到基金大約有兩種,一是封閉式基金,這種基金跟股票聯系性特別強,收益大風險也大;二是開放型基金,收益穩定也較為安全。像我這般經不起風浪又想撈一把改革開放而帶來的經濟成果的老漢,選擇開放型基金最為合適。
就這樣,我開始了基金投資生涯。
當時,正值興業基金可轉債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掛牌上市。我認真研究了該基金,覺得這種開放型基金面對著眾多持有者,具有贖回的壓力,也迫使基金經理必須做好這只基金。況且購買這只基金不但能獲得股市上的收益,還能獲得股轉債的收益。于是,我試探性地購買了10000份。
但隨后正值股市低潮,基金的凈值一直徘徊不前,許多跟我一起購買基金的親朋好友們都紛紛贖回了資金,有的還用贖回的資金進了股市。我也有種趨眾心理,想贖回資金??晌矣窒?,在股市這樣低迷的狀態下,基金的凈值一直保持不跌已經是不錯了,經過分析后,我覺得這只基金肯定會有上升空間,就一直堅持持有。
實踐證明,我那幫殺進股市的親朋們,大都品嘗到了熊市帶來的沖擊,不少人把本錢都賠了。而恰在這時,興業基金開始出現拐點,我把握住時機,又買進了20000份。補倉后不久,該基金就漲了20%,我終于品嘗到了興業基金給我帶來的甜頭。
征得老伴同意后,我又購買了20000股。這樣我前后買進了50000份興業基金,一直持有到現在,其累計凈值已經接近3元錢,這還不包括分紅,這些年投資的5萬多元已經變成10萬多元了。
近兩年股市火爆,有許多人勸我直接炒股,我說,我有基金呢,有錢交給專家來理財,既安全又賺大錢。人說,你對基金就那么信任?我答,這種信任是建立在收益基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