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路交通安全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包括人員因素、設備因素和管理因素3大類。
(一)、人員因素
人員因素是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最關鍵因素,包括駕駛員、行人、乘客等。
1.駕駛員
駕駛員在駕駛車輛過程中,通過感官(主要是眼、耳)、從外界接受信息,產生感覺(主要是視覺和聽覺)、,然后經過大腦一系列綜合反映產生知覺,在此基礎上形成所謂“深度知覺”。駕駛員就是憑借這種“深度知覺”形成判斷(如目測距離、估計車速等)、。可見,駕駛員的生理、心理素質及反應特性對保障交通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統計,大約90%的道路交通事故與駕駛員有關。機動車駕駛員必須取得從業資格證書才能從事道路運輸,并嚴禁酒后駕車。
2.行人
行人的遵章意識、交通行為會對道路交通安全產生明顯影響。一些交通事故就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而導致的。加強行人的法律法規教育,規范他們的行為,將會對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產生重要作用。
3.乘客
乘客的行為也會對道路交通安全狀況產生影響。乘客具備較強的安全意識,一旦事故發生能夠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有助于減少事故發生或降低事故的損害程度。
(二)車輛因素
車輛具有良好的行駛安全性,是減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車輛的行駛安全性包括主動安全性和被動安全性。
(三)道路因素
1)、路面
路面狀況與交通事故發生率密切相關,二者的關系見表6—1所示。
定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耐久性。
2)、視距
行車視距是指為了保證行車安全,司機應能看到行車路線上前方一定距離的道路,以便發現障礙物或迎面來車時,采取停車、避讓、錯車或超車等措施,在完成這些操作過程中所必需的最短時間里汽車的行駛路程。在道路平面和縱面設計中應保證足夠的行車視距,以確保行車安全。
3)、線形
道路幾何線形要素的構成是否合理,線形組合是否協調,對交通安全有很大影響。
(1)、平曲線。平曲線與交通事故關系很大,曲率越大事故率越高,尤其是曲率大于10以上時,事故率急劇增加。 把安全工程師站點加入收藏夾
(2)、豎曲線。道路豎曲線半徑過小時,易造成駕駛員視野變小,視距變短,從而影響駕駛員的觀察和判斷,易產生事故。
(3)、坡度。據前蘇聯調查資料,平原、丘陵與山地3類道路交通事故率分別為7%,18%和25%,主要原因是下坡來不及制動或制動失靈造成。
(4)、線形組合。交通安全的可靠性不僅與平面線形、縱坡有關,而且與線形組合是否協調有密切的關系,即使線形標準都符合規范,但組合不好仍然會導致事故增加。
4)、交叉口特性
當兩條或兩條以上走向不同的道路相交時便產生交叉口,分平面交叉口和立體交叉口兩類。立體交叉口上不同交通流在空間上是分離的,彼此之間不發生沖突,而平面交叉口由于存在不同車流的沖突,從而易導致交通事故。因此,為保障交通安全,減少事故發生,在車流量較大的交叉口應盡量設置立體交叉。
5)安全設施
安全設施和道路交通安全有很大關系,交通安全設施包括交通標志、路面標線、護欄、隔離柵、照明設備、視線誘導標、防炫設施等。安全設施一方面能夠有效地對駕駛員和其他出行者進行引導和約束,使駕駛員對車輛的操縱安全而規范,使其他出行者與機動車流保持合理的隔離,從而降低事故的發生率;另一方面能夠在車輛出現操控異常后,有效地對車輛進行緩沖和防護,盡可能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四)環境因素
三、道路交通安全技術措施
道路交通安全技術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設計技術、道路交通安全監控與檢測技術、道路交通安全救援技術3大類。
(一)、道路交通安全設計技術
通過設計來從源頭上減少事故發生,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最佳手段。道路交通安全設計技術包括道路線形設計、路面設計和安全設施設計。
1.道路線形設計
道路線形設計要考慮線形與地區的土地利用相協調,同時要使道路線形連續、協調,并能滿足施工、維修管理、經濟、交通等各方面的要求。
最小曲率半徑的確定要考慮行駛在道路曲線部分上的汽車所受到的離心力、重力與地面提供的橫向摩擦力之間的平衡,并考慮不至影響乘員的良好心情。在曲線部分,應根據實地情況適當的超高。縱斷面線形的設計必須符合規范。
2.路面設計
為保證安全,路面應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和粗糙程度。路面的平整度直接影響到行車平穩性、舒適性、輪胎磨損程度等;為防止產生汽車滑水現象,路面還需保持一定的粗糙度。
行車道的設計必須滿足相關標準對行車道寬度、緊急停車帶設計、爬坡道和變速車道設計等方面的規定和要求。
3.安全設施的設計
交通安全設施的設計應以《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 5768—1999)、、交通部行業標準《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施工技術規范》(JTJ 074—1994)、為依據,設置完善的交通安全設施系統。
(1)、交通標志。交通標志平面布設嚴格按照《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 5768—1999)、及有關規范進行。交通標志的結構支撐方式分為柱式、懸臂式、門架式和附著式等幾種,設計中可依據車型構成、標志板面尺寸及標志布設位置進行選擇。結構設計中的荷載組成,除恒載外,活載主要考慮風荷載。
(2)、標線。交通標線包括各種路面標線、導向箭頭、突起路標等。標線應與路面結構相配合,所選標線和突起路標材料應具有良好的反光性、防滑性及耐久性。
(3)、安全護欄。路側護欄能防止失控車輛沖出路外,碰撞路邊障礙物或其他設施,他的設置主要以路側事故嚴重度為依據,間斷布設,具體布設地點為:路堤填土高度大于3m的路段;路側有河流、池塘等危險路段;互通立交進出口三角地帶及小半徑匝道外側;路側有需要提供保護的結構物(橋墩、大型標志柱、緊急電話等)、;路側護欄最小設置長度為70m。
護欄設計主要按照交通部行業標準《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施工技術規范》(JTJ 074—1994)、,護欄設計條件主要針對占全路交通量33.3%的中型貨車,碰撞速度60km/h,碰撞車輛重10t,碰撞角度為15°。
(二)、道路交通安全監控與檢測技術
道路交通安全監控與檢測技術分兩大類,一類是基于事故避免的監控與檢測技術,一類是基于維護和維修的檢修與診斷技術。
1.基于事故避免的監控與檢測技術
(1)、駕駛警報系統。由于駕駛員疲勞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導致車輛發生事故的情況非常常見。為解決這一問題,可用監視轉向盤輸入和車輛位置的辦法檢查駕駛員狀態,并通過“刺激”方法給予駕駛員警告,以便及時糾正駕駛員狀態,減少事故發生。
(2)、視覺增強系統。為使風窗玻璃在雨天保持良好清潔的視野,需采用降水防護薄膜等措施;為解決盲區視野問題,需在現有燈光系統上增加額外措施。
(3)、汽車行駛記錄儀。汽車行駛記錄儀是安裝在汽車上,記錄、存儲、顯示、打印車輛運行速度、時間、里程以及有關車輛運行安全的其他狀態信息的數字式電子記錄裝置。這些記錄的信息在遏止疲勞駕駛、車輛超速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預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車輛行駛安全,提高營運管理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將為事故分析鑒定提供原始數據。
(4)、車輛導行系統。汽車導行系統是一種以GPS為基礎的技術擴展。導行系統可根據駕駛員的目的地、交通密集程度及其他環境因素,通過信號站和衛星信號選擇最佳交通路線,從而可提高交通運輸效率、節約旅行時間,有益交通安全。
(5)、速度控制系統。為使行駛在同一條路線上的車輛始終保持一定距離,車輛應裝有速度控制裝置。該裝置可調節車速,使跟隨車輛始終與前面車輛保持正確的距離,以減輕駕駛員勞動強度并避免事故發生。
2.基于維護和維修的檢測與診斷技術
1)、汽車檢測
汽車檢測是對汽車技術狀況和工作能力進行檢查,目的是判別汽車技術狀況是否處于規定水平,是否達到合格指標。檢測內容包括:側滑檢驗、制動檢驗、車速表檢驗、前照燈檢驗、噪聲檢驗、CO檢驗、煙度檢驗等。
2)、道路的養護
定期檢查道路的負載能力、路面粗糙度、平整度等,對路基、路面應實行定期養護,以保持道路的安全要求。經常清掃路面,保持路面整潔;降雪或路面結冰時,撒鹽或加防滑鏈;路基損壞、路面坍塌凹陷,應及時修復。
3)、安全設施的維護與管理
道路安全設施應定期保養,及時修理和更換損壞部分。設施不全或沒有設施的公路,應根據公路性質、技術等級和使用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增設。
(1)、護欄的維護與管理。除日常巡回檢查外,還應每隔2~3個月對護欄進行定期檢查。 護欄的檢查內容包括各類護欄的損壞或變形狀況、立柱與水平構件的緊固狀況、污穢程度及油漆損壞狀況等。護欄表面油漆損壞,應及時修補;護欄如有缺損或變形,應對護欄的高度予以調整。
(2)、交通標志的維護與管理。除日常檢查外,還應對交通標志進行定期檢查,如遇暴風雨等異常氣候或自然災害時,應進行臨時檢查。交通標志有污穢時,應進行清洗;標志牌變形、支柱彎曲、傾斜應盡快修復;標志牌或支柱松動,應及時緊固;由于腐蝕、破損而造成辨認性能下降的標志,應予更換。
(3)、交通標線的維護和管理。公路交通標線設置以后,應按各省(市、自治區)、管理職責分工認真養護,經常保持完整、齊全、鮮明。路面標線污穢,影響辨認性能時,應及時進行清掃或沖洗;路面標線磨損嚴重或脫落,應重新噴刷或修復。
(4)、隔離柵的維護和管理。除日常巡回檢查外,每季度還應對隔離柵進行一次定期檢查。污穢嚴重的隔離柵,應定期清洗;2~4年定期重新涂漆一次;損壞部分應及時修復或更換。
(5)、防眩設施的維護和管理。在日常巡回檢查中應經常檢查遮光柵有無缺損歪斜,鋼質遮有無油漆剝落、銹蝕,支柱有無變形。防眩設施的損壞部分應及時修復,歪斜的應扶正;定期重新涂漆,銹蝕和變形嚴重的應予更換。
(6)、視線誘導設施的維護和管理。經常清掃其凸起部位周圍的雜物以保持其反射性能;保持完好的反射角度,發現損壞松動的應予修復或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