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操作風險資本計量
根據我國監管機構的要求,商業銀行可以選擇標準法、替代標準法或高級計量法來計量操作風險監管資本。
(一)標準法
標準法(Standardised Approach)將商業銀行的所有業務劃分為八大類業務條線;公司金融、交易和銷售、零售銀行、商業銀行、支付和結算、代理服務、資產管理、零售經紀,計算時需要獲得每大類業務條線的總收入,然后根據各條線不同的操作風險資本要求系數β,分別求出對應的資本,最后加總八類產品線的資本,即可得到商業銀行總體操作風險資本要求。在各產品線中,總收入是個廣義的指標,代表業務經營規模,因此也大致反映了各產品線的操作風險狀況。β代表商業銀行在特定產品線的潛在操作風險損失與該產品線總收入之間的關系。
商業銀行將業務活動歸類到對應業務條線時,應確保與信用風險或市場風險計量時所采用的業務條線分類定義一致。
根據監管機構的要求,商業銀行使用標準法計量操作風險資本應當至少滿足以下條件:
1.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應當積極參與監督操作風險管理架構;
2.商業銀行應建立與本行的業務性質、規模和產品復雜程度相適應的操作風險管理系統;
3.商業銀行應系統性地收集、整理、跟蹤和分析操作風險相關數據,定期根據損失數據進行風險評估,并將評估結果納入操作風險監測和控制;
4.商業銀行應建立清晰的操作風險內部報告路線;
5.商業銀行應投入充足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在業務條線實施操作風險管理,并確保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的有效性。
(二)替代標準法
替代標準法是介于標準法和高級計量法之間的過渡方法。商業銀行使用替代標準法應當能夠證明使用該方法與使用標準法相比,能夠降低操作風險重復計量的程度。
替代標準法下的零售銀行和商業銀行業務條線的操作風險監管資本計算公式分別為:
零售銀行業務條線的監管資本=3.5%×前三年零售銀行業務條線貸款余額的算術平均數×12%
商業銀行業務條線的監管資本=3.5%×前三年商業銀行業務條線貸款余額的算術平均數×15%
(商業銀行業務條線的貸款余額中還應包括銀行賬戶證券的賬面價值)
在替代標準法中,商業銀行對除零售銀行和商業銀行以外的業務條線的監管資本,可以按照標準法計算,也可以用其他業務條線的總收入之和與18%的乘積代替。
(三)高級計量法
高級計量法(Advanced Measurement Approach,AMA)是指商業銀行在滿足監管機構提出的資格要求,以及定性和定量標準的前提下,通過內部操作風險計量系統計算監管資本要求。經監管機構批準,商業銀行可就大部分業務條線使用高級計量法,對其余業務條線使用標準法。
1.資格要求
商業銀行的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應當積極參與監督操作風險管理架構,擁有完整且確實可行的操作風險管理系統,擁有充足的資源支持在主要產品線上和控制及審計領域采用該方法。
2.定性標準
商業銀行必須設置獨立的操作風險管理崗位,負責設計和實施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管理框架。操作風險管理框架包括統一的操作風險管理控制政策和程序、操作風險計量方法、操作風險報告系統,以及操作風險控制/緩釋策略。
3.定量標準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計量系統的建立應基于本行內部積累的損失數據、外部相關損失數據、情景分析、本行的業務經營環境和內部控制四個基本要素,并對其在操作風險計量系統中的作用和權重作出書面合理界定。
商業銀行可根據本行業務性質、規模和產品復雜程度以及風險管理水平自行選擇操作風險計量模型,包括損失分布模型、打分卡模型等,模型的置信度應設定為99.9%,觀測期為1年。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計量系統應具有較高的精確度,考慮到了非常嚴重損失事件發生的頻率和損失的金額。在系統開發過程中,必須對模型開發和獨立驗證設定嚴格的程序。
(1)內部數據要求。商業銀行應明確內部損失數據加工、調整的方法、程序和權限,對內部損失數據應設置合理的損失事件統計金額起點,使用的內部損失數據應與業務條線歸類目錄和損失事件類型目錄建立對應關系。商業銀行的內部損失數據應全面覆蓋對全行風險評估有重大影響的所有重要的業務活動。除總損失金額信息外,商業銀行還應收集損失事件發生時間、總損失中收回部分等信息,以及損失事件發生的原因、主要因素等描述性信息。無論用于損失計量還是用于驗證,商業銀行必須具備至少5年的內部損失數據。對初次使用高級計量法的商業銀行,允許使用3年的歷史數據。此外,商業銀行對由一個中心控制部門(如信息科技部門)或由跨業務條線、跨期事件引起的操作風險損失,應制定合理具體的損失分配標準。
(2)外部數據要求。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計量系統應使用相關的外部數據,包括公開數據、銀行業共享數據等,并書面規定外部數據加工、調整的方法、程序和權限。外部數據應包含實際損失金額、發生損失事件的業務規模、損失事件的原因和背景等信息。商業銀行應定期對外部數據的使用條件和使用情況進行檢查,修訂有關文件并接受監管機構的監督檢查。
(3)情景分析。商業銀行應當對操作風險計量系統所使用的相關性假設進行情景分析。
(4)業務經營環境和內部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