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從業初級資格考試《風險管理》科目的備考,第七部分流動性風險的考查點主要如下:
一、流動性風險產生的內生因素、外生因素與多種風險的轉換(了解)
二、短期流動性風險計量、現金流分析、中長期結構性分析和市場流動性分析等流動性風險評估與計量方法(了解)
三、流動性風險限額監測、市場流動性風險監測以及流動性風險預警機制與報告體系(掌握)
四、流動性風險控制工具的資產管理和負債管理,流動性風險控制在國內的實踐
五、流動性風險應急機制的作用、關鍵要素以及流動性應急計劃
1、流動性風險應急機制的作用
用于應對極端的流動性緊張情形,使銀行能夠在危機情景下依然合理控制流動性成本,進行及時有效的籌資,以應對流動性危機。
2、應急機制的關鍵要素
(1)設定觸發應急計劃的情景,至少應當包括銀行評級被大幅降低的情況。
(2)明確董事會、高管層及各部門在應急計劃實施中的權限和職責。
(3)包括資產方應急措施和負債方應急措施,列明壓力情況下的應急資金來源和量化信息,合理估計可能的籌資規模和所需時間,充分考慮跨境、跨機構的流動性轉移限制,確保應急資金來源可靠、充分。
(4)區分法人和集團層面,并視需要針對重要幣種和境外主要業務區域制定專門的應急計劃。對于受到流動性轉移限制影響的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應當制定專門的應急計劃。
(5)至少每年一次對應急計劃進行評估,必要時進行修訂,并不定期對應急計劃進行演練,確保在緊急情況下的順利實施。
(6)出現流動性危機時,應當加強與交易對手、客戶及公眾的溝通,最大限度減少信息不對稱可能給銀行帶來的不利影響。
3、流動性應急計劃
流動性應急計劃主要包括:危機處理方案、彌補現金流量不足的工作程序。
具體包括六部分內容:職能分工、預警指標、應急措施、溝通披露、計劃演練、審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