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工具
我國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開市場業務、存款準備金、再貸款與再貼現、利率政策、匯率政策和窗口指導六大類。
(1)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賣出或買進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以改變商業銀行等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可用資金,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利率,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一種政策措施。
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當中央銀行需要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可利用公開市場操作買入證券,增加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金,通過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的創造功能,最終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多倍增加。
相反,當中央銀行需要減少貨幣供應量時,可進行反向操作。在公開市場上賣出證券,減少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引起信用規模的收縮、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市場利率的上升。
(2)存款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是指商業銀行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資金,包括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和繳存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存款兩部分。
存款準備金分為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存款準備金。法定存款準備金是商業銀行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銀行繳存的存款,超額存款準備金是商業銀行存放在中央銀行、超出法定存款準備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頭寸調撥或作為資產運用的備用資金。
(3)再貸款與再貼現
①再貸款
再貸款是指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
中國人民銀行發放的再貸款分為三類:一是為解決流動性不足的需要而發放的貸款;二是為處置金融風險的需要而發放的貸款;三是用于特定目的的貸款
②再貼現
再貼現是中央銀行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是指金融機構為了取得資金,將未到期的已貼現商業匯票再以貼現方式向中央銀行轉讓的票據行為。
作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的再貼現政策,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通過再貼現率的調整,影響商業銀行以再貼現方式融入資金的成本,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供求;二是規定再貼現票據的種類,影響商業銀行及全社會的資金投向,促進資金的有效流動。
(4)利率政策
①利率及其種類
利率是一定時期內利息收入同本金之間的比率,可以分為:
市場利率、官方利率與公定利率:
市場利率是隨市場規律自由變動的利率,
官方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門或中央銀行確定的利率,也叫法定利率,
公定利率是非政府的民間金融組織,如銀行業協會等所確定的利率。
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
名義利率是以名義貨幣表示的利率,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利率,實際利率是扣除通貨膨脹影響以后的利率。
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個借款期間,不隨借貸資金的供求狀況而波動的利率。浮動利率又稱為可變利率,是指隨市場利率的變化而定期調整的利率
短期利率與長期利率:
通常我們把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利率就是短期利率;一年以上的利率就是長期利率。
即期利率與遠期利率:
即期利率是指無息債券當前的到期收益率。遠期利率是從未來的某個時點開始到更遠的時點的利率
②我國的利率政策工具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調整中央銀行基準利率,包括再貸款利率、再貼現利率、存款準備金利率、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調整金融機構的法定存貸款利率;制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浮動范圍:制定相關政策對各類利率結構和檔次進行調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