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1.1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概述
定義:是指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
性質:1.商業銀行充當理財顧問,向客戶提供咨詢,屬于顧問性質;
2.商業銀行將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屬于受托性質。
個人理財業務是建立在委托--代理關系基礎之上的銀行業務,是一種個性化、綜合化的服務活動。
個人理財業務中資金的運用是定向的,儲蓄的資金運用是非定向的。
考點1.2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分類
按照運行方式的不同分為兩大類:
1.理財顧問服務:指商業銀行向客戶提供財務分析與規劃、投資建議、個人投資產品推介等專業化服務;這是一種針對個人客戶的專業化服務。客戶接受服務后,自行管理和運用資金,并獲取和承擔由此產生的收益和風險。
2.綜合理財服務:指商業銀行在向客戶提供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客戶授權銀行代表客戶按照合同約定的投資方向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承擔或根據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承擔,這是與理財顧問服務的區別。來源:233網校
分類:可劃分為理財計劃和私人銀行業務。理財計劃是商業銀行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體進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而私人銀行業務服務對象主要是高凈值客戶,涉及的業務范圍更廣,更具個性化服務特色。
考點1.3國外發展和現狀
1.萌芽時期: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
2.形成與發展時期: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仍然以銷售產品為主要目標;
3.成熟時期:20世紀90年代,廣泛使用衍生金融產品。
考點1.4國內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和現狀
1.萌芽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銀行開始向客戶提供專業化投資顧問和個人外匯理財服務,大多數居民無理財意識。
2.形成時期:從21世紀初到2005年;2006年進入了大幅擴展時期。
3.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有:
①外匯理財產品(個人外匯結構性存款)
②人民幣理財產品:2006年前,人民幣理財產品主要是以銀行間債券市場上流通的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央行票據、貨幣市場基金和企業短期債為收益保證。
特點:流動性強、風險低、預期收益高;近年來結構性理財產品開始主導市場。
考點1.5宏觀影響因素
1.政治、法律與政策環境,表現在:
①財政政策;(稅收、預算、國債、財政補貼、轉移支付等)
②貨幣政策;(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等)
③收入分配政策;
④稅收政策;(關系到投資成本與收益)
2.經濟環境
(1)經濟發展階段
按照美國學者羅斯托的觀點,分為五個階段:①傳統經濟社會;②經濟起飛前;③經濟起飛;④邁向經濟成熟;⑤大量消費階段。屬于前三個的國家稱為發展中國家,而處于后兩個階段則稱為發達國家。
(2)消費者的收入水平
衡量指標包括:國民、人均國民、個人、個人可支配、個人任意支配收入。
(3)宏觀經濟狀況
①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周期(恢復、繁榮、衰退和蕭條)預期經濟處于景氣周期:減少儲蓄、債券配置,增加股票、基金、房產配置;預期經濟處于衰退周期:增加儲蓄、債券配置,減少股票、基金配置,適當減少房產配置。
②通貨膨脹率(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預期未來溫和通脹:減少儲蓄、債券配置,適當增加股票配置,增加黃金配置;預期未來通貨緊縮:則維持儲蓄、黃金配置,減少債券、股票配置;高通脹下的GDP增長將導致市場行情下跌。
③就業率
④國際收支與匯率
預期未來本幣升值:增加儲蓄、債券、股票、基金、房產配置,減少外匯配置;
預期未來本幣貶值:減少儲蓄、債券、股票、基金、房產配置,增加外匯配置。
3.社會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制度環境(養老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其他社會保障制度,如:失業、教育、住房)、人口環境。
4.技術環境:技術的變革與進步深刻影響著金融機構的市場份額、產品生命周期、競爭優勢。
考點1.6微觀影響因素
1.金融市場的競爭程度(當代金融服務的總體競爭趨勢)
2.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
3.金融市場的價格機制(價格指數、市場利率)
預期未來利率水平上升:增加儲蓄配置,減少債券、股票、基金、房產、外匯配置;
預期未來利率水平下降:減少儲蓄配置,增加債券、股票、基金、房產、外匯配置。
考點1.7其他影響因素
1.客戶對理財業務的認知度
2.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定位
3.其他理財機構理財業務的發展
4.中介機構發展水平
5.金融機構監管體制
考點1.8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定位
1.可以直接滿足客戶的理財需求,對客戶理財目標的實現具有推動和促進的作用;
2.可以優化商業銀行業務結構、增加商業銀行業務收入、吸引個人優質客戶資源,從而提升商業銀行競爭力;
3.有效發揮金融市場功能,促進社會資源優化配置。
4.個人理財業務優勢:批量大、風險低、范圍廣、經營收益穩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