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貸款定價的基本方法
貸款定價的目標是保證銀行可以取得放款協議上的預期或目標收益率。貸款定價過程包括制定放款的各項條件,以便獲得銀行資產的目標收益率。在對一筆貸款定價時,貸款主管人員必須考慮新發貸款的預期收入、提供資金的成本、管理和收入費用,以及借款人的風險等級。運用價格政策,就是要選擇適當的定價策略, 促進信貸產品的銷售, 實現銀行的經營目標。
銀行向企業發放貸款時,最關鍵的問題是怎么給貸款定價。貸款有風險,如流動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等,所以銀行為了取得風險補償,必須提高貸款利率,保證有利可圖。企業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采用直接或間接的方式籌集資金,所以利率太高,客戶無法承受,就會放棄銀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貸款人往往是價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價格的制定者。隨著利率市場改革的逐步推進,銀行出售存款、發放貸款的利潤率大大降低,這要求銀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需要對貸款進行合理的定價。下面主要介紹兩種公司貸款的具體定價方法。
(1)成本加成定價法
成本是定價的基礎,在給企業貸款時,價格制定者要考慮籌集資金的成本和營業成本。在考慮成本的基礎上,對貸款作出客戶可以接受、銀行有利可圖的價格。任何貸款的利率都由四部分組成。
①籌集可貸資金的成本。銀行要通過吸收存款、對外舉債等途徑,籌集資金,同時要支付客戶利息等報酬,這就是銀行的集資成本。
②銀行非資金性的營業成本。這部分成本主要包括貸款人員的工資以及在發放和管理貸款過程中發生的耗材和設施成本。
③銀行對貸款違約風險所要求的補償。銀行是經營風險、轉化風險,同時通過吸收風險達到獲利的目的,貸款有很多種不穩定因素,銀行必須得到不穩定因素的風險補償。
④為銀行股東提供一定的資本收益而必須考慮的每筆貸款的預期利潤水平。
因此,貸款利率的計算公式表示為:
貸款利率=籌集可貸資金的成本+銀行的非資金性經營成本+銀行對貸款違約風險要求的補償+銀行預期利潤水平
例如,假定有一個公司向銀行申請300萬元的貸款。首先,銀行為了取得這筆資金,要在資本市場上以3 %的利率賣出可轉讓存單,這筆貸款成本中含有3% 的成本;其次, 分析、發放和管理這筆貸款的非資金性營業成本估計為總貸款額的2 % ;再次,銀行貸款部門可能會因為貸款違約風險追加2 %的貸款利率;最后,銀行在貸款財務、運營和風險成本之上,再追加1 %的利潤率,作為這筆貸款為股東創造的收益。最終,這筆貸款的利率為8 %。
(2) 價格領導模型
就銀行本身而言,它是個復合型產品行業,要在各種業務之間分攤營業成本有很大的難度;另外,金融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不考慮市場競爭因素的定價方法是不太可行的。價格領導模型就是為了克服成本加成法的諸多局限而出現的一種定價方式。
在20世紀30年代,一些銀行確立了統一的優惠利率,對那些規模大、信譽好、值得信任的大客戶發放的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收取最低利率。
貸款利率通常由三部分構成:
①優惠利率,即銀行對信譽好的客戶制定的基準利率,也稱參照利率。它是由銀行經營成本、管理成本以及預期利潤所構成。
②借款人支付的違約風險溢價。需要指出的是,對高風險的客戶加收銀行認定的全部風險溢價不總是明智的。銀行要求高風險客戶支付更高的貸款利率,作為貸款風險的補償,但是這樣做往往會加大企業違約的可能性。企業為了償還高利率貸款,可能會不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而采用高風險經營策略。這就是為什么銀行采取價格和信用限制相結合的方法管理貸款組合的規模和結構的原因。
③長期貸款借款人支付的期限風險溢價。銀行發放長期貸款所面臨的風險比短期貸款面臨的風險大,因為市場是在不斷變化的,企業在市場上的表現也是在波動的,不確定性更大。企業目前經營狀況良好,但是可能會由于市場的變化或者生產周期的調整,使得企業經營狀況惡化,無力償還銀行貸款。長期風險溢價還要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也就是通貨膨脹率,另外還要考慮到機會成本。
目前使用的最為普遍的優惠利率是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外國銀行進入其他國家貸款市場,采用的定價標準都是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假設某一天3 個月的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為5 % ,那么,一家大公司從國內或國外銀行借入3個月的貸款利率為在5% 的基礎上增加違約風險溢價和銀行短期利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