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下列文章中,屬于奏章的是( )
A.《諫逐客書》
B.《答李翊書》
C.《報劉一丈書》
D.《答司馬諫議書》
2.《諫逐客書》諫的對象是( )
A.秦穆公
B.秦始皇
C.秦惠王
D.秦二世
3.本文中,作者先列舉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廣招人才的歷史事實,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結論,這里所采用的論證方法是( )
A.歸納法
B.演繹法
C.類比法
D.對比法
4.《諫逐客書》中“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采用的修辭手法是( )
A.對偶
B.排比
C.比喻
D.層遞
二、填空題
1.李斯是代文學家。
2.李斯的《諫逐客書》選自_________。
3.“非秦者王,為客者逐”兩句采用的修辭手法是_________。
4.“泰山不讓土壤,故能_________;河海不擇細流,故能_________;王者不卻眾庶,故能_________。”
三、解釋下列旬中加點詞語
1.來丕豹、公孫支于晉。
2.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
3.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
4.強公室,杜私門。
5.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6.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7.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
8.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9.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10.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
四、翻譯下列語句
1.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2.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
3.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
4.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
5.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五、簡答題
1.《諫逐客書》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諫逐客書》中的“逐客”事件發生在哪一國?什么時問?
參考答案:
一、1.A2.B3.A4.C
二、1.秦
2.《史記•李斯列傳》
3.對偶4.成其大,就其深,明其德
三、
1.使動用法:使……來
2.樂于為國效力
3.同“縱”,合縱
4.堵塞,杜絕
5.攻取
6.適于觀賞
7.邪正,是非
8.借給;贈予
9.所用……的方法
10.同“悅”
四、
1.所以泰山不推讓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大;河海不選擇水的大小,所以能成就它的深。
2.我聽說土地廣闊的國家糧食就會多,國家大了人口就會多,兵器精良則士兵勇敢。
3.現在競拋棄百姓來幫助敵國,辭退賓客來使諸侯成就功業。
4.假如當初四位國君拒絕賓客而不吸納他們,疏遠志士而不重用。
5.這不是統治天下制服地方諸侯的方法。
五、
1.驅逐客卿是錯誤的。
2.秦國秦始皇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