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某工業(yè)企業(yè)為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人,原材料按實際成本核算,有關資料如下:
⑴2001年1月至11月30日的有關損益類科目的累計發(fā)生額如下:(單位:元)
⑵2001年11月30日該企業(yè)尚未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31350元,已預交所得稅57750元。
⑶該企業(yè)2001年12月發(fā)生如下經濟業(yè)務:①生產車間領用原材料一批,實際成本28050元。②以銀行存款支付本月發(fā)生的管理費用8
662.50元,營業(yè)費用10477.50元。③購進原材料一批,價款66000元,增值稅率17%,款項已由銀行支付,材料驗收入庫。
④購入當日發(fā)行的三年期公司債券66000元,手續(xù)費825元,款項均由銀行支付。⑤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79500元,增值稅64
515元,企業(yè)已收到一張面值為444015元的無息商業(yè)承兌匯票,該產品的實際銷售成本為264000元。
⑥兌付到期國庫券,收回本金14850元,利息收入1485元,款項均已存入銀行。⑦以銀行存款支付技工學校經費1072.50元。
⑧報廢舊機器設備一臺,原值16500元,已提折舊13200元,發(fā)生清理費用495元,取得殘料變價收入660元,款項均已由銀行收支。
⑨計算并交納當月的增值稅。
⑩計算交交納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7%)和教育費附加(征收率為3%)按33%的稅率計算本月份應納所得稅。按照稅后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按稅后利潤的5%提取公益金。按可供投資者分配利潤的80%向投資分配利潤(上年度未分配利潤的貸方余額為44
550元)。將“利潤分配”科目下其他明細科目的余額轉入“未分配利潤”的明細科目。要求:⑴根據上述經濟業(yè)務編制會計分錄;
⑵編制該企業(yè)2001年12月份的利潤表和2001年度的利潤分配表。[答案/提問]
正確答案:
⑴有關經濟業(yè)務的會計分錄如下:
①借:生產成本28050
貸:原材料28050
②借:管理費用8662.50
營業(yè)費用10477.50
貸:銀行存款19140
③借:原材料66000
應交稅金一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1220
貸:銀行存款77220
④借:長期債權投資66000
投資收益825
貸:銀行存款66825
⑤借:應收票據444015
貸:主營業(yè)務收入379500
應交稅金一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64515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264000
貸:庫存商品264000
⑥借:銀行存款16335
貸:長期債權投資14850
投資收益1485
⑦借:營業(yè)外支出1072.50
貸:銀行存款1072.50
⑧借:固定資產清理3300
累計折舊13200
貸:固定資產 16500
借:固定資產清理495
貸:銀行存款495
借:銀行存款660
貸:固定資產清理660
借:營業(yè)外支出3135
貸:固定資產清理3135
⑨應納增值稅=64515一31350一11220=21945(元)
借:應交稅金一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21945
貸:銀行存款21945
⑩應納城市維護建設稅=21945×7%=1536.15(元)
應交教育費附加=21945×3%=658.35(元)
借:主營業(yè)務稅金及附加2194.50
貸:應交稅金一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1536.15
其他應交款658.35
12月應納所得額
=379500一264000一19140一825一1072.50一3135一2194.50
=89133(元)
12月應納所得稅
=89133×33%=29413.89(元)
(注:第⑥題兌付國庫券取得的利息收入,按規(guī)定免征企業(yè)所得稅)
根據已編制的2001年12月份利潤表的全年凈利潤:
應提取盈公積=179492.61×10%=17949.26(元)
應提取的公益金=179492.61×5%=8974.63(元)
借:利潤分配一提取盈余公積26923.89
貸:盈余公積一一般盈余公積17949.26
一公益金8974.63
可供投資者分配的利潤
=179492.61一26923.89+44550=197118.72(元)
應向投資者分配的利潤
=197118.72×80%=157694.98(元)
借:利潤分配一應付利潤157694.98
貸:應付利潤157694.98
借:利潤分配利潤一未分配利潤184618.87
貸:利潤分配一提取盈余公積26923.89
一應付利潤157694.98
⑵編制利潤表和利潤分配表
解析:長期債權投資的手續(xù)費數額小可直接計入投資收益科目;-1815=2475(借方)+660(貸方);本年累計數為本月發(fā)生數加上1-11累計數額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