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試題(一)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D。本期“壞賬準備”科目期末余額應是150×2%+225×4%=12(萬元),“壞賬準備”科目期末調整前為15-16=-1(萬元),本期應計提數=12+1=13(萬元)
2.D。500+300-750×(1-10%)=125(萬元)
3.C。應付票據=2340×(1+8%×3/12)=2386.8(萬元)
4.A。21-1000×2%=1(萬元)
5.C。企業應設置“應付股利”科目,核算企業股東大會或類似機構已宣告但尚未實際支付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董事會或類似機構提議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不作為應付股利核算。
6.C。
7.D。
8.B。購入原材料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計入存貨成本。
9.C。(1)進銷差價率=(225+405)/(750+1500)=28%;(2)月末庫存商品的成本=(750+1500-1800)×(1-0.28)=324(萬元)
10.D?!霸牧稀庇囝~=80000+9900×66-6000×66=337400(元)
材料成本差異率=[-267+(650000-9900×66)]÷(80000+9900×66)=-0.005
本月庫存甲材料存貨實際成本=337400×(1-0.005)=335713(元)
11.A。4500-(7500-3000)-4500×5%=-225(萬元)
12.C。
13.B。
14.C。
15.A。
16.B。[1000+(1600-1500)]×33%=363(萬元)
17.D。
18.A。1000×20×90%=18000(元)
19.A。
20.B。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E。
2.ABCD。
3.ABC。銷售商品支付的運雜費,計入營業費用。
4.ABCD。
5.ABCD。
6.AC。
7.ABCD。在企業資產的三個特征中,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征,沒有了這一特征,就不符合企業資產的定義,當然不能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中列示。
8.ABD。
9.AB。領用的用于出借的新包裝物成本和隨同商品出售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成本記入“營業費用”科目。
10.AC。
11.ABC。無論是一般納稅人支付的進項稅額,還是小規模納稅人支付的進項稅額,均不記入“營業費用”科目。
12.AB。用盈余公積分配現金股利時,借記“盈余公積”科目,貸記“應付股利”科目,所以留存收益總額減少;用未分配利潤分配股票股利時,借記“利潤分配”科目,貸記“股本”科目,所以留存收益總額減少。
13.ABD。按照規定,利潤分配的順序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積、提取法定公益金、分配優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積、分配普通股股利。
14.BC。出售無形資產發生的凈損失記入“營業外支出”科目,出售短期債券投資發生的凈損失記入“投資收益”科目,不會導致工業企業當期營業利潤減少。
15.AC。“應收賬款”項目要根據“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科目所屬明細科目借方余額合計,減去“壞賬準備”科目中有關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準備期末余額后的金額填列。
三、判斷題
1.×。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能超過企業的經營期。
2.√。
3.√。
4.√。
5.×。企業取得長期債券投資時支付的手續費,如果金額較大計入投資成本,金額較小計入投資收益。
6.√。
7.×。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時,所支付代扣代繳的消費稅可予抵扣,計入應交消費稅的借方,不計入存貨的成本。
8.√。
9.×。在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情況下,投資企業應于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利潤時,按持有表決權比例計算投資后應分得的利潤,借:應收股利;貸:投資收益;但不需要沖減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
10.√。
四、計算分析題
1.【答案】
(1)A公司短期投資成本=3×60×(1+4‰)-60×(0.5/10)=177.72(萬元)
借:短期投資 177.72
應收股利 3
貸:銀行存款 180.72
(2)A公司投資收益=187.5×(1-0.4‰)-177.72-3=6.03(萬元)
借:銀行存款 186.75
貸:短期投資 177.72
應收股利 3
投資收益 6.03
2.【答案】
(1)借:物資采購 505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58500
貸:銀行存款 5908500
(2)借:物資采購 295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501500
貸:應付票據 3451500
(3)不編制會計分錄
(4)不編制會計分錄,月末一次編制入庫會計分錄
(5)借:生產成本 11000000
制造費用 5000000
貸:原材料 16000000
(6)借:原材料 3000000
貸:應付賬款 3000000
(7)借:原材料 7200000
貸:物資采購 7200000
(8)借:材料成本差異 30000
貸:物資采購 30000
(9)材料成本差異率=(-20萬+3萬)/(980萬+720萬)×100%=-1%
(注意:分母不含暫估料款金額)
借:生產成本 110000
制造費用 50000
貸:材料成本差異 160000
3.【答案】
(1)編制2005年有關購建會計分錄
①借:在建工程—安裝工程 5000+850+50=5900
貸:銀行存款 5900
②領用本公司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安裝工程 424.71
貸:原材料 363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61.71
③領用本公司產品
借:在建工程—安裝工程 335
貸:庫存商品 2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00×17%=85
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 500×10%=50
④支付安裝工人工資
借:在建工程—安裝工程 340.29
貸:應付工資 100
銀行存款 240.29
⑤設備安裝完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借:固定資產 5900+424.71+335+340.29=7000
貸:在建工程 7000
(2)計算2006年、2007年年折舊額
2006年折舊額=7000×2/10=1400(萬元)
2007年折舊額=(7000-1400)×2/10=1120(萬元)
4.【答案】
(1)借:應付福利費 4000+680=4680
貸:原材料 4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680
(2)借:在建工程 5000+850=5850
貸:原材料 5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850
(3)借:待處理資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8775
貸:原材料 75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1275
(4)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40400
貸:庫存商品 37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0000×17%=3400
(5)借:長期股權投資 351000
貸:原材料 3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00000×17%=51000
(6)借:營業外支出 18000+20000×17%+20000×10%=23400
貸:庫存商品 18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0000×17%=3400
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 20000×10%=2000
(7)借:在建工程 73200
貸:庫存商品 57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60000×17%=10200
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 60000×10%=6000
(8)借:應付福利費 66200
貸:庫存商品 5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60000×17%=10200
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 60000×10%=6000
(9)借:原材料 200000+300-17=200283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4000+17=34017
貸:待轉資產價值 234000
銀行存款 300
(10)借:制造費用 2100
貸:原材料 2000
應付工資 100
(11)借:應收賬款 585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5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000
(12)借:原材料 6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02000
貸:應付票據 702000
(13)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9000
貸:銀行存款 9000
(14)5月份應交增值稅額=680+850+1275+3400+51000+3400+10200+10200+85000-(34017+102000+20000)=9988(萬元)
5月份應交未交的增值稅額=9988-9000=988(萬元)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988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