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
1.盤盈的存貨沖減管理費用,盤虧及毀損的存貨,按扣除殘料價值和應由保險公司、過失人賠款后的凈損失,作為管理費用。()×
(盤虧及毀損存貨的凈損失,屬于一般經營損失的部分,記入“管理費用”科目;屬于非常損失的部分,記入“營業外支出”科目。)
2.資產負債表左方的資產項目是按資產流動性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右方的負債項目是按債務需要償還的先后順序排列。()×
【詳細解析】
3.能夠給企業帶來獲利能力的商標,往往是經過多年的廣告宣傳等手段樹立起來的,因此,商標的入賬價值應包括其注冊登記費及可辨認的廣告費等費用支出。()×
【詳細解析】
4.委托加工物資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的,委托方應將代收代交的消費稅計入委托加工物資的成本。()×
【詳細解析】
5.作為六大會計要素之一的收入,通常不包括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固定資產盤盈、出售無形資產收益等。()√
【詳細解析】
6.年度終了結賬時,對有余額的賬戶,必須編制轉賬憑證,并據以將其余額結轉下年。()×
【詳細解析】年度終了結賬時,對有余額的損益類賬戶,必須編制轉賬憑證,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但對于有余額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和成本計算類類賬戶,余額直接結轉下年,不需要編制轉賬憑證。
7.如果2006年4月5日將一臺不需用的設備清理完畢,則根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與該設備有關的固定資產卡片應保管至2010年12月31日。()×
【詳細解析】固定資產卡片應在該固定資產清理完畢下年初起的5年內保存,故應保管至2011年12月31日。
8.關聯交易差價可以隨時用來轉增資本(或股本)和彌補虧損。()√
【詳細解析】關聯交易差價不能用于轉增資本(或股本)和彌補虧損,待上市公司清算時處理。
9.企業清查的各種存貨的損溢,如果期末結賬前已經批準,應于期末結賬前處理完畢;如果尚未經批準,仍應作為“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結轉下期。()×
【詳細解析】在對外提供財務會計報告時先處理完畢,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說明;其后批準處理的金額與已處理的金額不一致的,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年初數。
10.企業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資產時按合同規定向建造承包商預付的款項,應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為流動資產。()×
【詳細解析】企業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資產時按合同規定向建造承包商預付的款項,屬于“在建工程”,應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為固定資產。
11.企業采用代銷、寄銷、賒銷方式銷售商品的款項,不得采用托收承付結算方式結算貨款。()√
【詳細解析】
12.企業在銷售商品時,如果商品的成本不能可靠地計量,則不能確認相關的收入。()√
【詳細解析】
13.企業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既可以選購商品化的會計軟件,也可自行開發或委托開發會計軟件,但所選擇的會計軟件必須達到財政部印發的《會計核算軟件基本功能規范》的要求。()√
【詳細解析】
14.企業上月份銷售收入在本月份發生銷售折讓時,應沖減上月份的收入。()×
【詳細解析】企業在銷售收入確認之后發生的銷售折讓,應在實際發生時沖減發生當期的收入。
15.記賬憑證既是記錄經濟業務發生和完成情況的書面證明,也是登記賬簿的依據。()×
【詳細解析】
16.目前,我國企業資產負債表采用多步式結構,但利潤表和利潤分配表采用賬戶式結構。()×
【詳細解析】
17.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適用于規模較小、業務量較少的單位。()×
【詳細解析】
18.為簡化工作,對業務簡單、總分類賬戶不多的小型經濟單位,可以把序時賬簿與分類賬簿結合起來,設置聯合賬簿。()√
【詳細解析】
19.為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應將實際持有時間已超過一年的短期投資轉作長期投資。()×
【詳細解析】
20.工業企業為拓展銷售市場所發生的業務招待費,應計入營業費用。()×
【詳細解析】